94
陈小平2023-06-28 10:403,837

  

  湘赣省的创办的红军学校全称叫“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她的前身是“红7军河西教导大队”。

  “红七军教导队”成立于1929年12月11日,几年来,为红七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培养了大量的军事干部。到达湘赣苏区后,教导队就开办了军官训练所继续开展培训。1931年5月,与红二十军教导队合并,成立河西教导队。1932年春,河西教导队正式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这一座是培养红军初级指挥员的学校,学校设有“步兵营”、“政治营”、“机枪营”、“参谋队”,学制为六个月。陈东日、冯达飞、杨茂等先后任校长,茶陵的谭家述担任过副校长和军事教官。其中,陈东日系红军军校主要创始人之一。

  陈东日,1902年生,湖南宜章县人。陈东日最早在长沙大同师范求学,后又考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官学校,投笔从戎。湘南暴动时,以中共中央军事部特派员的身份,在汝城,在汝城、桂东一带活动,将粤北和湘南农军整编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并担任师长,打了几个漂亮仗,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井冈山会师后,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军威震四。1929年2月,陈东日带领300多名伤病员在东固养伤。他一边养伤,一边帮助指导当地红军和东固区委的工作。随后,陈东日按照红四军举办教导队的方法,办起了东固教导队,并且亲自担任队长。不久,又将教导队改为红军军校。1930年2月,根据红军发展需要,中央决定组建一所比较正规的红军军校。毛泽东便没让伤好的陈东日回部队,而是将他留了下来,继续办学。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这所学校正式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由毛泽东兼任,陈东日任教育长。可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军事教育家,也在“富田事变”中被杀害了……

  “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从“河西教导队”开始,1931年5月开学,学员200余人,分政治队和军事队,于本年12月毕业。第二期全校300人,除政治队和军事队外,另设特科队,其中特科队又分重机枪和迫击炮两个区队。至长征前期,该校共开办5期,学制6个月,每期学员数量大量增加,到第5期时,编成几个大队,15个学员队,学员人数上千人。1934年8月,红六军团西征,“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改为随营学校,由谭家述任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

  红六军团和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合后,于1935年7月,在湘西地区成立湘鄂川黔红军学校即: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6分校,红六军军团随营学校和红二军团随营学校一起并入该校,由红六军军团长萧克兼任校长,张子意、王震先后兼任政治委员。10月,红二方面开始长征,该校也分别编入红2、红6军团教导营。1936年9月,红2、红6军团教导营合编组成红二方面军红军大学,刘伯承任校长,陈伯钧任副校长,茶陵的陈外欧任教育长,李干辉任政治部主任。此时,中央红军的干部团与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合并,组成红一、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不久,红军三大主力的随营学校和各自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百川归海,全部并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红军军校”,是我军建军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她虽然办学时间不长,却为中国军事教育树立了一块不朽的历史丰碑。

  就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来说吧。这是我军第一所正规军校,有其完善的教学组织机构、教材体系和正规的教学活动。军校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军事、政治、文化。军事队和政治队有共同必修的军事课程,军事队军事课占总课时的五分之三;政治队军事课占总课时的五分之二。此外,上级干部队军事专业除共同科目外,还开设兵团战术。军校成立初期,教材、参考书很少,且比较杂,有苏联的、德国的、法国的、日本的,还有西北军军官学校的,以及南京、保定、黄埔等军校和云南讲武堂出版的军事教科书等。“红军军校”教学走上正轨后,全体教员共同努力,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编写和翻译军事、政治教材30多种。这座军校共办六期,为红军、地方武装和各级党政组织培训11500多名干部,许多人都成了人民军队的优秀指挥员。从“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分编出来的中央红军大学——即:工农红军郝西史大学校,是红军学校中的最高学府,从成立到参加长征,共举办三期,培训学员近千人。

  其他军校的成绩也不错,1934年12月,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三个月培养干部五百余人。1935年8月底9月上旬,红二、六方面军仅经过红军学校第四分校培训的老战士、班长和团以上干部就有830多名。1935年12月23日,瓦窑堡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要求,在山西红军学校培养出500个连长,300个指导员,50个营长,350个游击战争的干部,以两期计算,共2400人。1936年2月,红军学校改称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西北抗日红军大学,一次性招生2700名。1936年5月29日,红军大学一期培训学员1065人。红四方面军红军军校从成立到和陕北的红军大学会合,仅一年时间就培养了从班排到军师干部3000多人。这样,由各方面军和中央红军大学一共培养干部数量可达数万余人,这些同志经过红军大学这座革命熔炉的锻炼,军事水平、政治水平和管理教育部队的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很快地增强了部队战斗力,为加快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远的不说,就我们茶陵县25位共和国将军来讲,5位中将,无一例外地都参加过军校的培训,有的还参加过几次培训,有的则当过红军学校的教官和管理人员;20位少将也有半数以上,参加红军学校的培训,那些没有进过红军正规学校的,也进过地方性培训班或列宁学校。

  谭家述,中将,1927年1月,考入武昌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四师军事教导队,是茶陵最早接受正规化军事培训的将军。“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成立后,曾担任过这座学校的教官、副校长、校长。红六军团西征时,任随营学校校长。和第二军团会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副校长。到达陕北后,任红军大学教育长。1938年5月,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5年回国后,主要从事军队的干部教育工作。1946年5月,任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6月,任华北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他的一生为我国的军事教育事业立下了汗马之功。

  周仁杰,中将,1931年5月,在江西永新河西教导队军事队培训,12月毕业。1932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正式成立后,他留在特科队继续学习,课程以重机枪为主,兼学迫击炮知识。共参加两期培训,历时14个月,于1932年7月毕业,分配到红八军二十三师直属机炮连担任副连长兼重机枪排长。后在十七师北上行动时,脱颖而出,升任营长;西征时,在甘溪作为前卫营能遇到敌人灵活处置,抢占先机,名声大振,只用了三年时间,就从一个小排长升级为红六军团十六师的师长。1936年11月,再度进入红军大学学习。

  刘转连,中将,1933年冬,进入中央苏区红军大学第一期培训。这是红军学校中的高等学府,专门培训中高级人才。他入学前就当上了连长,1934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红十七师49团营担任营长。西征和后来的长征中,战功卓著,仅用了一年多一点,就完成了团长、师参谋长、师长的升迁。1935年11月,任红十七师师长;1936年改任模范师师长。1936年冬,再一次进红军大学高级班学习。1937年春,随党中央迁到延安,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任第八队队长。正因为他这样过硬的素质,才跟随林彪带领48军,从东北一路横扫,一直打到广州。

  刘道生,中将,1933年8月,到瑞金红军大学上级政治科培训。入学前,系湘赣省团委副秘书长兼巡视员,红八军青年部长。毕业后,任粤赣军区独立二十二师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干部团政委、第三军团组织部部长、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部长、第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全国解放后,他受政府派遣,赴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于1957年学成毕业回国。后任海军副司令员,兼任海军军事学院院长、海军航空兵部司令员。

  刘培善,中将,前期传记中没有到红军学校培训的记录,但有资料记载,他在茶陵独立团任连指导员后,曾到过“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培训,毕业后,分配到江西安福独立营担任政委。抗日战争时期,1943年10月至抗战胜利前,他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参加过为期两年的长时间培训。1945年9月毕业后,回到苏中任第七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在粟裕的指挥下,取得了“七战七捷”的辉煌战绩。

  陈外欧,少将,1932年,先后入红军学校第4分校和红军大学第一期参谋科学习。1934年,随红6军团西征,任红6军团司令部作战参谋、17师49团营长、特务团参谋长。后担任红军学校第6分校大队长、16师参谋长、军团教导团团长。1936年,任红军大学教育长。建国后,任西北军官学校教育长、第一通讯学校校长。1953年,任军委测绘局局长兼测绘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顾问。1956年,周总理亲自点将,调他担任国家测绘总局局长兼党组书记。

  龙书金,少将,曾在红一军团随营学校、中央党校学习。红军时期,他指挥的红五团四连被誉为“夜老虎英雄连”。后跟随林彪在四野,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被誉为“攻坚老虎”。

  段焕竞,少将,曾在红军团随营学校学习,并任政治大队大队长。

  谭天哲,少将,曾在红军学校第4分校学习。

  谭文邦,少将,1931年春,到中共湘东南特委训练班学习。

  谭善和,少将,1936年冬,进红军大学学习。

  颜吉连,少将,1934年12月,颜吉连被选送到永顺塔无线电大队无线电报务训练班学习,学成结业后被分配到红6军团任电台报务员兼特派员。

  段苏权,少将,曾进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习。

  李改,少将,曾到抗日军政大学普通科第四期、政治工作训练班第三期学习。

  李俭珠,少将,曾到红军学校第四分校学习,编入工人队,任副指导员兼支部书记。

  陈浩,少将,曾到红军学校第四分校学习,任游击队班长。

  曾敬凡,少将,曾到红军学校第六分校学习,任学兵排长。1941起,先后入延安军政学院、中央党校学习。

继续阅读:95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湘赣风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