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陈小平2023-06-28 10:402,930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许多英烈没有倒在敌人的枪口下,而是死在了革命队伍的内耗上,而且,更加幽默的是那些先冤杀别人的人,最后又被自己的同志冤枉错杀了。王佐和袁文才就是早期被冤枉错杀的典型案例。

  王佐和袁文才是两老庚,都是1898年出生,两人都属客籍,都是绿林头目。不同的是袁文才是宁冈人,读过书,而且很早就加入了党的组织,是不可多得的早期知识分子革命者;而王佐家住遂川下庄,纯粹是个大老粗,性格豪爽,敢作敢为。他们俩都生长在井冈山地区,早年因反抗土豪劣绅的压迫,相继投身绿林,组织队伍,“杀富济贫、除暴安良”,在茅坪和茨坪遥相呼应,既而控制了整个井冈山,成为驰骋罗霄山脉的一对枭雄,后来双双跟随毛泽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立下过汗马功劳。

  1927年10月,袁文才迎接毛泽东上山时的情节,电视剧《井冈山》表现得很逼真。袁文才事先埋伏了一支伏兵,当他认准毛委员,打开山门迎接工农革命军时,便杀猪宰羊,送了好几担银元给部队作军饷。后来又亲自出马劝老庚王佐也一起跟着毛委员举事。

  1928年2月,井冈山的两支绿林武装合兵一处,被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为副团长。从此,俩老庚跟随毛泽东鞍前马后,立下过赫赫战功。可他们俩毕竟是农民,狭隘的本位主义思想,使他们不愿离开这片土地;过分的清高和自傲,又使他俩目空一切,加之日积月累的土客家之争,最终要了他们的“卿卿性命”。

  在井冈山,无论是军队还是地方,袁文才和王佐真正佩服的只毛泽东一个人。因为他们俩太有能力了,而且一文一武,珠联璧合,配合得天衣无缝。假若,当年毛泽东不引兵井冈山,那么他们俩聚啸山林,做几十年山大王是应该没有问题;假若,他们俩接受改编后,跟着毛泽东不再回到这山沟沟里来,那么他们日后,不封元帅,也能成为共和国的大将。然而,历史没有假设,他俩最终因历史的包袱和性格悲剧,被自己人冤杀在永新这个小城,受其牵连的还有毛泽东的最为得力的助手,茶陵特别支部书记宛希先。

  宛希先是“第一个坚定地追随毛泽东干革命的人”,秋收起义失败的关键时候,是他第一个站出来,跟着毛泽东引兵井冈山;在茶陵,是他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建立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挫败了陈皓叛变投敌的阴谋,挽救了年幼的红军。不久,又是他率领工农革命军,攻克了井冈山东南最大的反动堡垒遂川城,随即自告奋勇,前往九陇山开辟革命根据地。

  在九陇山,宛希先带领干部战士走村串寨,访贫问苦,宣传革命道理,很快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组织了一支200多人的农民赤卫队。在毛泽东带领主力部队下湘南的那些日子,宛希先指挥赤卫队,在密林里与敌周旋,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使九陇山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大屏障。朱、毛会师以后,宛希先身兼第十一师党代表和湘赣边界特委常委二职。不久,湘赣两省敌军11个团,趁红军大部队被湖南省委拉往湘南之际,大举进攻永新,宛希先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带领包括茶陵游击队在内的四县地方武装和三十一团一营一连及三营七、八连,组织群众坚壁清野,切断敌人的交通。白天,他们在山坡上丛林中到处插上红旗、梭镖,晚上,在山头岭腰遍燃火把,并不时地主动出击。就这样,以不足一个团的兵力,将敌人11个团团围困在永新城附近30里内达25天之久,创造了红军战史上的奇迹。

  1929年1月,毛泽东带着袁文才和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发展,安排宛希先、彭德怀、王佐留下来保卫井冈山。

  毛泽东之所以这样做,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当时井冈山根据地内土、客籍争端纠结不清,极大地影响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湘赣边界特委以土籍人员为主,而以王佐、袁文才为代表的地方武装则以客籍人员为主。而作为湘赣边界特委副书记的宛希先,是唯一的外籍干部,在各方面声望都很高,是土、客籍双方都能接受的人物。毛泽东出于对井冈山根据地的深厚感情,留下宛希先在井冈山,是希望他能发挥好调解和缓冲作用,肩负协调双方矛盾、巩固根据地的重任。可毛泽东万万没料想到,他这一决定要了这位爱将的性命……

  井冈山根据地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土籍的党,客籍的枪”。

  这话说来还有一段故事。在成立宁冈县工农兵政府时,毛泽东推举活捉国民党县长张开阳的农民暴动队长文根宗出任主席。不料,客籍人大为不满。

  一天,袁文才找到毛泽东,问道:“毛委员,文根宗当县长真是你推举的?”

  毛泽东高兴地回答说:“是呀!”

  “这么一个窝囊废,有什么本事……他吃得消吗?”袁文才有些不屑地说。

  “文根宗在新城战斗中表现不错,活捉张开阳,群众对他印象很好嘛!”毛泽东告诉开道袁文才说,“至于能力大小,那是可以不断提高的么,时间长了,经验就丰富了。”

  “既然如此,这次就算了,下次可就不行了!要不然,真的像老表们所说的,‘土籍的党,客籍的枪’么!我们客籍人专门打天下,他们土籍人专门坐天下嘛!”袁文才听毛泽东这样说,便不好再说什么。

  “土籍的党,客籍的枪?”毛泽东闻言,吃了一惊。看来问题不那么简单,这里面潜伏着一种十分危险的信号。毛泽东当即对袁文才进行了教育,说:“文才同志,你应该知道,共产党是不分国界省界的,革命是不分土籍客籍的。谁搞党务,谁搞军事,这只不过是分工的不同。国民党反动派抓人杀人,会分什么土籍客籍吗?抓住了都会杀头的。你是个共产党,千万不要中了土豪劣绅的奸计,内院起火,互相拆台。拿你们宁冈的话说,就是‘不要拆开墙来让狗进’呀!”

  袁文才素来对毛泽东甚为敬佩,常称“毛泽东是中央才”。平日里毛泽东说一,袁文才不会道二。可是在这个问题上,尽管毛泽东说得很在理,袁文才却不苟同,表面上不抗距,心里却怎么也转不过弯来。

  文根宗出任县长不到三个月,客籍人便抛出一个议案:县长一职由土客籍革命派“轮流坐庄”,每届任期三个月,最多不能超过两届连任期。由于客籍革命派拥兵自重,到5月,县工农兵政府主席即改由客籍的甘金皇担任。然而,甘金皇只担任一月有余,土籍革命派掌权的县委书记龙超清,又以甘金皇“文化低、能力差”为由,把甘给撤换了。

  毛泽东对“轮流坐庄”的事特别恼火,三个月怎么能搞好工作、显出政绩呢,这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为此,他特地把龙超清、袁文才两人找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你们这是乱弹琴!中国历史上也只有封建世袭制,而没有轮流坐庄嘛!你们都是共产党员,共产党人以天下人民利益为己任,怎么可以跟着那些土籍客籍族老遗少们瞎起哄之呢?……天下穷人是一家,工农是一家嘛!你们想想,敌人来了,还会分什么土籍客籍吗?凡是革命的,统统都要杀,如果我们不团结,那就要吃大亏了!”

  客家人在政府和党组织内部受到排挤,当然咽不下这口恶气,总想找个机会,争回点面子。不用说,这机会还真的来了。一次,宁冈县的党、政、军主要负责干部集中在柏露长富村开会。会上,龙超清佩带了一支在新城战斗中缴获的手枪。

  袁文才看见后,故意冷嘲热讽地说:“我亲爱的龙书记,你是我们县里大书记,日理万机,管着全县的党务工作……不过,龙书记天天待在办公室,又不要上前线,这手枪对你就成了摆设,派不上用场,还是送给我算了……”说完后,当众缴了龙超清的手枪,扬长而去。

  龙超清被这样羞辱了一不番,脸青一阵,白一阵。从此,积怨也就越来越深。土籍的革命派就一直寻找机会,想搬掉压在他们身上的两块沉甸甸的石头……

继续阅读:54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湘赣风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