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永和镇北郊的弩坊,是大夏国最重要的弩坊之一。
这天,弩坊的锻造间里,军匠们正各司其职,忙着打造一批短剑。
弩坊令沈云溪,在锻造间视察一圈后,小声问跟在身后的蔡雨声,什么样的材质,才能锻打出自带波纹的刀剑。
蔡雨声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弩坊丞,但他博学、记忆力超群,被沈云溪称为“移动书库”,也因此格外倚重他。
蔡雨声思索一番后,摇摇头,目前弩坊的锻造材料只有铁,还有少量的铜和钢。
但即使是技艺高超的军匠,也无法在兵器上,锻造出有规律的、漂亮的波纹。
沈云溪听后,眼底深处的困惑就更浓。他叮嘱蔡雨声再多查查资料,有消息就告诉自己。
一边的童子安见状,朝蔡雨声讥笑一声,一张嘴,毫不掩饰语气里的幸灾乐祸。
“雨声,能者多劳,这下你可有事情干了。”
说罢,他踮起脚尖,伸手去拍蔡雨声的肩膀时,蔡雨声身子一闪。
童子安拍了个空,也不觉得尴尬。
沈云溪瞥了童子安一眼,面色一沉,说道:
“童子安,你这么闲,下个月弩坊预算的各种费用,你上报给军器监赵大人了吗?”
话毕,也不等童子安回应,抬腿就走。
“啧啧,最苦最累的活,都交给我和雨声干,自己又跑出去快活!”
童子安的舌头,灵活地把嘴角的牛肉干朝外一顶,又卷回去,却不耽误说话。
蔡雨声拽了下童子安的衣袖,小声告诉他,沈云溪在弩坊忙活了好几天。
沈府家仆小胖早上来告诉他,沈夫人生病了。他现在回家看望,于情于理都是应该的。
“的确应该,应该!”童子安说完,掌了一下自己的嘴,不料碰掉了嘴角的牛肉干。
他捡起来在裤腿上蹭了蹭,又叼在嘴角。
沈云溪惦记着娘,出了弩坊后,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同一时刻,门卫交班,上岗的门卫并没有注意到沈云溪出门。
李心月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弩坊的。
她拎着食盒,边走边思索着,见了沈云溪,该用什么样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歉意。
根本没有心思去欣赏街边的风景和人来人往。
食盒里装作她亲手做的糕点,李心月想送给沈云溪,为花朝节那天,对他的误会表示歉意。
两人在离弩坊大门不远的十字路口,擦肩而过,谁也没有注意到谁。
李心月刚走到大门口,门卫就冲到她面前,以“军械重地、闲人免进”为由,把她拦住。李心月拍了一下食盒,解释自己想进去找沈云溪。
门卫摇头,找谁也不行,弩坊不准无关人员进入,这是铁律。
是规矩就得遵守,李心月退到一边,想等沈云溪出来。
可等了一个时辰,看到数人进出弩坊,就是没有沈云溪的身影。
就在她踮起脚尖,朝门内探望时,童子安晃晃悠悠地出了门。
两人同时发现了对方,童子安脖子一伸一缩,强行把嘴角的半截牛肉干咽下后,跑到李心月跟前打招呼。
李心月认出眼前的男子,就是在花神面前,帮自己捡过铁珠子的童子安。
施礼后,告诉了对方自己的来意。
童子安双掌一击,笑着对李心月说:
“好巧不巧,我们沈大人的母亲身体有恙,他是个大孝子,一个时辰前,已经回家了呢。”
“如此,沈公子就不会一时半刻能回弩坊,我下次再来。”
李心月道谢后,转身准备回家。
“姑娘,不如我替你把吃食带进弩坊,云溪如果晚上回来,刚好能吃上。”
童子安的视线停在心月手中的食盒上,喉结不经意地上下滑动。
“有劳了!”李心月把食盒递给童子安,看着他进了弩坊的门,才转身离开。
童子安回后院时,被食盒里透出的香气吸引,他朝四周看了看,见没有人,就打开食盒,拿了一个糕点塞进嘴里。
松软、微甜的糕点入嘴后,他来不及细品,就咽下一个。
想想好事成双,沈云溪又不是斤斤计较之人,童子安理直气壮地又拿了一个,这次是慢慢品,慢慢咽。
尽管如此,等进了后院,他已吃了四个。
这时的童子安,才想起糕点是送给沈云溪。
他把食盒放在沈云溪的房门口,朝隔壁自己房间走了几步,又折返回来,把食盒拎到了自己房间。
正在看书的蔡雨声见了,问他哪来的吃食。
童子安面色平静地解释,是他娘送来的,担心他在弩坊吃不饱。随即打开食盒递给蔡雨声一个,让他品尝。
蔡雨声挡开童子安的手,不解地问:“你娘几时变得关心你了?你以前不是一直抱怨她偏心,只疼爱你哥哥吗?”
童子安没有回应,眼角的余光见蔡雨声的注意力集中在书上,他嘴角露出一丝狡黠的笑。
趁蔡雨声不备,他一手搂住蔡雨声的脖子,一手把糕点塞进了他嘴里。
蔡雨声反抗不得,被动地咽下一个糕点。
童子安得意地轻笑一声,把剩下最后一个糕点的食盒,用脚踢进床底。
嘴里还不忘说,留一个等沈云溪回来,送给他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