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如花美眷(十七)
韩雪霏2018-08-14 11:052,795

  天津府尹的官衙别苑。

  夜色撩人,琴箫之声悠扬,轻歌曼舞惹人醉。

  太子朱瞻基面含笑微动情吹箫,在他的身旁十指纤纤弹奏琴曲的姑娘亦抬头仰视着他,目光中满含脉脉深情。

  一曲罢了,舞姬流水般从他们面前飘过,又将那轻扬的舞袖轻撩过太子的面庞,轻笑着逐渐退了下去,唯剩下那位弹琴的姑娘。

  “好一曲令人心醉神迷的《良宵》,太子殿下与良玉小姐虽是初次合奏,却是契合得天衣无缝,叫人心旷神怡呀。”府尹邱文墨击掌叫好。

  “是呀是呀,太子殿下吹的实在是好,良玉也好、也好,哈哈哈。”一旁的天津右卫指挥吕升笑着附和,只是他对于音律一窍不通,也无甚文采,拍个马屁都想不出什么新鲜词儿来。

  这样一个粗鄙之人,却生出良玉如此绝色又颇具才情的女儿,令邱大人也不得不暗暗嫉妒真是上天造化弄人。

  良玉小姐离开琴座,袅袅婷婷走到太子的面前来,深深地一拜礼。

  “能与太子殿下合奏是奴家之大幸。奴家素闻太子殿下文采焕然,却不知音律亦是如此了得,奴家深以为羡。”

  太子原本因为被圣上打发离京一事心中不甚爽快,但此时酒意酣然,一曲洞箫又是吹得酣畅淋漓,美人如玉,因而暂将那些烦恼之事抛到了九宵云外去。

  亲自将良玉小姐扶起,笑道:“良玉小姐的琴曲已入臻境,只是本王的箫嘛,只能算是可可而已,与本王的小九弟比起来,则是愧不敢当。若是良玉小姐有机会与本王的小九弟同奏一曲,那才是你的大幸。”

  良玉的目光一瞬不瞬留在太子的面庞上,珠唇轻启:“太子殿下所言,恕奴家不敢苟同。或许有人比太子更臻化境,然人与人之间讲的是缘,琴与箫亦是如此,从此良玉的琴只认太子的箫,他人都比不得的。”

  太子点了点头,目光却飘忽了开去。

  也许是因为提到了小九弟,忽然就觉得心中有些空落落的。

  小九弟梁王自小与他最为亲近,那一副不幸生于凡尘的脱俗与清漫之气,也最是令他疼惜,母后总是笑他们不是一母所生胜似一母所生。

  然而不知不觉间,如今的小九弟,连一声“长兄”都不愿意再唤他,礼数周全之间,更多的是生分。

  府尹邱大人又上来打趣:“下官也觉得太子殿下与良玉小姐的琴箫是天造地设的一双,哈哈,简直是一双美妙人儿……”

  “是呀是呀,才子佳人,美妙极了,哈哈哈,美妙极了。”吕升实在是个粗人,斗大的字不识得几个,话也说不利落,却是极懂得逢迎拍马,此番更是将自己的女儿也豁出去了。

  若女儿能与太子春风一度,他吕升便是从此平步青云。

  “良宵苦短,太子殿下与良玉小姐早歇了吧,下官就先告辞了。”邱大人暗暗拖着吕升的衣摆,二人会心一笑,正要退去。

  太子殿下正想到小九弟,心神有些不宁,猛然间醒过神来,邱大人与吕升正眼巴巴望着他等着回话呢。

  太子的随侍小果子打了一个呵欠,拿眼瞄了这二人一眼,拿捏起腔调来尖声说道:“天不早了,太子殿下也乏了,你二位可自行退下歇息去吧。”

  二人相视一眼,又朝着良玉小姐使了个眼色,便鱼贯退了下去。

  留下良玉小姐温情脉脉地,低眉顺眼垂髻撩钗,等着太子殿下。

  太子又醒了醒神,适才吹箫的洒脱劲儿已被酒晕上头,眼前的美人儿愈加的可人。

  这的确是个可心的美人儿,比太子宫中那位让人看着就无趣的太子妃要让人舒心的多。

  他朝着良玉伸出一只手去:“……”

  话未出口,只听得小果子疾步上前附过了耳来悄言。

  “殿下,附子来见。”

  太子殿下皱了皱眉,将那原本伸出去要牵良玉的手改成了一挥袖。

  良玉只得又是失望又是委屈地退了下去。

  “附子见过太子殿下。”附子一身黑衣,斗篷遮得严严实实的,面上还罩上了一副黑蝴蝶面具,只露出双眼黑黢黢的两道寒光。

  太子深皱的眉头并没有舒开。

  这个附子是母后的人,他见过多次又不算真正见过,至今不识附子真面目。

  因隔着面罩说话,也难从声音上来判断其是男是女,小果子说可能是个公公。

  “何事如此匆促?”

  附子没有回答太子问话,却说道:“适才我于门外见到一个人,他叫吕升。”

  “天津右卫指挥吕升,一个饭桶而已。”

  附子冷笑了一声:“他可不是个饭桶。且不说他是怎么从九品皂隶升到如今这个位置上的,单单他侵夺一千余亩官军屯田送给郭玹这件事,太子殿下就该明白这其中利害关系。皇后娘娘只教我等隐忍,终有一日会和他们算这笔账。只是当下,还请太子殿下务必小心此人。”

  吕升的靠山是郭玹,郭玹乃郭贵妃之兄长,也就是梁王的亲娘舅。

  一想到梁王,自己的小九弟,太子刚刚被附子煽起的怒意又消了下去。

  “你来就是告诉本王这个?”

  附子这才言归正传,说道:“梁王离京,现于城外。”

  太子一惊:“可有旨意?”

  附子摇头:“尚未知其是否奉旨。属下已飞鸽传书向皇后娘娘禀报,娘娘回复之前,附子想听听太子殿下之意。”

  “唔,你先按下,不宜声张。此事本王自有主张。”

  附子点了点头。

  太子忽地又急问:“梁王可有多带护卫?本王晓得十亩公公已故,不知现在由谁随护?”

  附子笑了:“只有一个又小又瘦的长乐公公。”

  太子叹了一声:“哎,任性的小九。”虽然小九得十亩公公亲授,自有一身防身的功夫,但毕竟江湖险恶,就这样带着个小公公离京,着实太过于冒失。

  觉得附子在面前多有不便,随即端起架子来,说道:“唔,本王知道了。你退下吧。”

  附子想了想,又说了一句:“三保太监也已离京,是奉旨往长乐港督造海船。”

  太子沉思,近来父皇的行事越来越令人琢磨不透了,朝堂之上对于西洋之策的存废一直纷争不断,而父皇迟迟未有定论,难道是因为梁王?

  那一日在宴席上梁王虽然没有明确表示自己的立场,却又让每一个人都知道他的主张。

  父皇将他这个太子打发去孝陵祭祖,又在此时令三保太监下长乐港督造海船,令人看在眼里都觉得是明摆着要扶持梁王了。

  当年皇爷爷也正是一边打发他去与汉王交手,另一边却又秘密指派小九前往长乐港查核朝中大臣参三保太监一事。

  可是,潭柘寺的刺客,又着实令人捉摸不定,父皇究竟打的是一手什么样的牌?小九究竟是没有发觉刺客身上的铜质腰牌还是故意视而不见?

  每个人见梁王皆是书生意气,却又看不懂他的心中究竟装着的是什么。

  哎,梁王哪梁王,你永远只是我的小九弟,该有多好!

  还有那个小长乐……

  太子心思天马行空,附子则语气凝重:“附子在门外还见到一帮刺客,虽已被守兵消灭,但此处毕竟非久留之地,殿下还须极早动身前往应天才是。到了济南就不要进城了,城外官驿不错。”

  附子离开的时候,又轻飘飘丢下一句话来:“那个弹琴的美人,留不得。”

  小果子十分不忿:“他是个什么东西,竟敢如此教训起太子殿下,哼!”

  ……

  一袋银子啪地一声落在城门吏的怀里,随着城门开了一个小口,附子冷笑一声,出了城扬长而去。

  所谓有钱能使磨推鬼,梁王无旨入不得城,而附子则来去自如。

继续阅读:第六十九章 如花美眷(十八)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蘼心记:问王何所思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