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颜晴的努力下,龙吟军的状态日渐回升。
随着日子悄然划过了第三个月,怀城也终于等来了京城的好消息。
林峰会和钟子念的信件在这一天姗姗来迟,据他们透露,朝廷的两派之争到如今已经基本尘埃落定,主战派最终掌握了话语权,不出意外的话,粮草和援兵不日就能抵达怀城。
这个消息无疑是振奋人心的。
江锦辞第一时间便直接在军中贴了告示,一夕之间,整个怀城仿若枯木逢春一般,重新注入了生机。
那些苦挨过来的日子,到这一刻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交代。
就在怀城一片欢欣雀跃的气氛中的时候,狄人那边显然就没有那么多好运气了。
***
在狄人围城的第一个月,刚刚深入腹地的他们出现了极为明显的水土不服的情况。
头几个晚上,狄人都是抱着腹部东倒西歪地躺着。
但好在狄人的粮草还算充足,倒下一批还能有另外一批紧跟着接上,因此总体来说也算不得是个什么大的问题。
只是,这只是一时半会儿的倒也没什么。
本以为很快就能攻下怀城的狄人没有想到,接下来等待他们的竟然会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随着战线拖长,这些长期生活在马背上的士兵越来越不适应大梁的平原生活,整个军队的状态也肉眼可见地开始陷入了低迷。
水土不服给他们造成了身体上的严重负担。
再加上后来整整三个月的攻城战失败,这让原本身子就不爽利的狄人更加有些沉不住气,情绪变得极为焦躁不宁。
“这帮大梁人怎地跟秋后的蚂蚱一样!分明前段时间还死气沉沉,一副气数已尽的模样,这进了怀城之后就变了一副大模样,这作战水平不知要比前面观山城时强了多少!”
“我们都从去年冬天快打到今天的冬天了,当初分明说好的,三月内必下京城,可照这样子下去,我们连怀城能不能进去都是个问题!”
“上头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跟大梁耗了大半年了,这么打下去,对我们狄国有能有什么好处!”
……
在狄人的军营里,三三两两地凑团中随处都能够听到抱怨的声音。
而这才仅仅只是刚开始。
等到这场拉锯战正式进入第四个月,狄人完全已经一副撑到了强弩之末之姿。
他们随行的粮草基本已经在这段时间耗光,而他们此刻所驻扎的地方离狄国又太多遥远,每次运送粮草还需要翻过一座明金山,导致运送时间太长,成本过高。
于是没多久,狄人的营中就开始出现补给不足的问题。
“现在还没入冬,要是再这样挨下去,到时候情势只会更加严重!”
“非本土作战已是弊端,要是再失去了补给,那接下来还拿什么跟他们大梁抗衡!”
狄人里怨怼的情绪都快要冲了天。
别看眼前的局势是他们将整个怀城团团围住,他们狄人也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军营中一旦有人起了退缩之意,人心就会不齐。眼看着军中士气越来越低迷,狄人将领当即暴怒将那几个出声霍乱军心的小卒通通拖下去斩首示众,“大敌当前,哪里容得你们在这里唱衰!本将今后若是再要听到这些丧气话,一律枭首示众!”
尽管将领以雷霆手段震慑了军中将卒,但动摇的人心又岂能是光靠威慑便能够维系住的?
相反,那些士兵心中的惴惴不安只能在暗处悄悄滋生,越来越多的狄人开始想法设法的往外叛逃。
狄人的军心已是七零八落,再加上江锦辞及时把握住了当前的机会,让人蓄意在狄人这方散步谣言,说军中有人高热不断,并非是因为水土不服的原因,而是因为生了瘟疫。
谣言传得有模有样,再加上大家本就已经厌战,导致整个狄军内部人心惶惶,全无作战之意。
“江大人——”前方的哨子快步走进军帐,将狄人的情况事无巨细地说了一遍,“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哨子话音一落,账内的其他几个守将均是一脸大喜!
经过这段时间跟江锦辞的共事,他们已然对江锦辞的运筹帷幄心悦诚服。
他完全靠着自己的一己之力,将原本已到穷途末路的战局转危为安,甚至还能与狄人交战的有来有回。
对江锦辞完全信服的几个守将,到如今已然把所有的决定权全部都交到了江锦辞的手里。
感觉到众人的注视,江锦辞一边看着面前的作战图,一边用指尖在桌面轻点——
良久之后,他眼底闪过一抹志在必得的浅笑,“时间差不多了,准备跟他们做个清算吧。”
***
大梁八十六年,八月三日。
狄人再一次向怀城发起总攻,已至穷途末路的狄人背水一战,终于天明时分将怀城固若金汤的防守撕开了一条缺口,大挫龙吟军的锐气。
守将江锦辞在此战中身受一箭,龙吟军混乱一团,当即溃不成军,狼狈四散。
狄人在长久的对峙中已经被消磨了耐心,如今看到城门大开,求胜心切的敌军不疑有他,直接挥舞着战旗大举进攻。
随着乌泱泱的主力军冲入这座他们肖想已久的怀城,原本空无一人的城门当即紧闭,溃散的龙吟军从各个地方蜂拥而出,直接把狄人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丝毫没有设防的狄人乱作一团,而原本在城墙中箭的江锦辞此刻却安好无虞地负手而立,他目光精准地落在狄人之中的守将身上,而后从李墨之手中接过长弓。
弓箭拉满——
这一次,江锦辞要的是对方的项上人头。
史书上关于这一夜的记载不过是寥寥几笔,但只要亲历过那场战争的便都知道,其过程究竟有如何惨烈。
但不论如何推敲钻研,在大梁八十六年的这一个晚上,这场漫长的拉锯战终于以胜利之姿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