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恩情
墨卷铅华2024-08-30 09:593,331

  “这是什么啊?我怎么从来没见过?”

  

  陶桃从板凳上站起来,努力探起身子往瓦罐里瞅,却被里面冒出的热气熏得晕头转向,许久才缓过劲。

  然而回过神来,姜芝远已经在旁边开始品尝了。

  

  “你,你怎么吃独食啊?”她忍不住抱怨道,“给我盛点不行吗?”

  

  姜芝远放下筷子,把嘴里的东西咽下去:“我从昨天下午开始就没怎么吃过东西,早就饿到前胸贴后背,还不许我先尝两口。

  “加上老伯的蟠桃饭做得实在美味,根本来不及叫你。”

  

  美味?真的吗?她有些不敢相信。

  

  陶桃小心翼翼地拿过木勺,盛了一小碗放在自己面前。浓烈的桃子香气扑鼻而来,令她不由得瞪大双眼。

  果香配合米汤的醇厚味道,在这里几乎是天作之合。甚至从气味上,就能闻出那么一丝清甜。

  真没想到,看似不起眼的蟠桃饭,竟然有这般神奇的魔力。

  

  果然,细细品尝下,那股蟠桃特有的香气充斥在口腔里,让人流连忘返。

  

  “伯伯,这个蟠桃饭到底是从哪来的,怎么京城里从来没见过?”陶桃问道。

  

  老者正在后面收拾灶台,听到她问起这种食物的来历,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过来解释:

  

  “这种东西是十几年前前有人把稻米带到这边,搭配上村后面那片桃林里的鲜桃,然后制作而成。

  “要制作蟠桃饭尤其麻烦,需先把桃子洗净,放进米泔,也就是淘米用的水里煮熟,而后剥皮去核,切成小块。待到粥饭沸腾上涌,将桃块放入煮制片刻,便大功告成。

  “凡是来往我们这里的行人,都对这蟠桃饭的清甜滋味赞不绝口。有些去京城赶考的书生品尝后,甚至还特意为此赋诗呢。”

  

  说完,他捋须笑了起来。

  

  姜芝远看着自己面前的那碗蟠桃饭,眉头不自觉皱了起来。若真像这位老伯所说,去京城赶考的书生品尝过,为什么这么多年在京城都无人提及此物,也无人尝试去复刻呢?

  就连京城里有名的小饕餮陶桃都未曾见过,足以说明其中另有隐情。

  

  他再次品尝一勺,突然将手里的木勺放下,抬头问道:

  

  “老伯,您应该不是这个村里的人吧?”

  

  老者扭过头,露出不解的表情:“为什么这样说?”

  

  “京城周围并没有稻米,现在更不是盛产桃子的季节,能够懂得用这种办法烹制的人非常少见。况且您的谈吐一听就是读过书的,根本不像普通的村民。

  “最关键的一点,您的口音和刚才我们遇到的京南镇村民不太一样,肯定是从别的地方来的。”

  

  两人彼此对视,谁都不肯轻易再开口,都在判断对方到底是何种身份。

  只有旁边的陶桃专心致志,一个人把那罐蟠桃饭全部吃完,坐在那里打起嗝来。

  

  对她来说,吃饭才是最重要的,操心那么多没用的干嘛。

  

  “这么多年,也就是你这个年轻人能看出我这些特点,真的很难得。

  “我儿子如果还活着,应该会很喜欢结识像你这样的聪明人。”

  

  “您儿子?他已经不在了吗?”陶桃下意识追问。

  

  老者点了点头:“是啊,十五年前进京赶考,却因为救助一个小孩子而死在这里。几个月后我在苏澜城得知他的死讯,本想来此查察缘由,但村里的百姓主动为我儿子立碑,把他视为英雄来祭拜。”

  “所以我干脆留在这个村里,守着我儿子的墓,也算是我余生的寄托吧。”

  

  姜芝远和陶桃随着老者的视线看向窗外,发现屋后果然有一块石碑,上面隐隐约约刻着两行字。

  坟头周围的草异常整齐,显然是有人精心整理。

  

  “原来您是从苏澜城来的,怪不得能做出这种清甜口味的食物。”姜芝远喃喃道。

  

  老者长叹一声:“是啊,这蟠桃饭是我儿子生前最喜欢吃的,在苏澜时天天都缠着我要吃这个。所以后来到了这里,我每年都从托人从家乡运来稻米,秋天过去就把晚熟的蟠桃放进地窖里储存。隔些时日就制作少许,放在他的坟前。

  “小时候他因为读书没有吃够,现在去到那边,我这个当父亲的不能再亏待他了。”

  

  窗外,几分微风忽地袭来,轻拂屋后坟头上的几根狗尾草,透过窗棂扑在他们的身上。里面隐约夹杂些许声响,像是有人在隔空向他们传音。

  陶桃低头望着空空如也的粗瓷碗,眼圈不知不觉泛出红色。她没有想到,简简单单的一道蟠桃饭,背后竟有这种跨越生死的故事。那位舍身救助儿童的公子,到底又能有多少遗憾被弥补?

  如此看来,自己和姜芝远倒显得十分无礼了。

  

  她胡乱擦去含在眸子里的泪水,起身对老者说:

  

  “真的对不起,伯伯,我们没有想让您伤心难过。您的儿子是个好人,在天之灵一定会感谢您做的这些蟠桃饭。”

  

  “没事没事,我还要谢谢你们愿意听我讲起我儿子呢。”那位老者云淡风轻地摆摆手,“若要说哪里难过,应该就是这边没人懂得制作蟠桃饭了。

  “村后面那片桃林里的桃子特别甜,比苏澜城的桃子要好上许多。可惜周围的乡亲并不喜欢,也无兴趣跟我学做。到最后,也只有像你们这些过路人愿意品尝了。”

  

  “老伯,他们不愿意学,我愿意。”

  

  两人循声望去,看见姜芝远不知什么时候走到屋子中间,背对着房门。

  

  老者笑着摇摇头:“不用安慰我,小伙子,老朽只是说说而已,没有要求你们什么。”

  

  “我没有安慰您,伯伯,我是真心想要学做。”姜芝远十分笃定地说,“像这样滋味独特的美食,不应该沉寂在这个无人理解的地方。您儿子钟爱的美食,在京城一定会有更多人对它赞不绝口。

  “如果您愿意传授,姜某愿跟您学习蟠桃饭的做法,然后将其记录下来。有朝一日,陛下会知道这道美食的背后,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书生用生命写下的。”

  

  屋中很静,没有任何多余的声音出现。

  

  那位老者的双眼逐渐清澈,紧紧握住姜芝远的手:

  

  “没想到你竟然,竟然是······”

  

  “是的,伯伯,我们俩都是朝廷派来的。”陶桃迫不及待地说道,“您今天做的这道蟠桃饭,足以写在菜单上,让皇帝亲眼过目。”

  

  “皇帝?皇帝会看得上如此简陋的小吃?”老者的脸上写满不可思议。

  

  陶桃认真地点点头:“当然看得上,您能把这么好吃的东西带到这边,简直是我们的荣幸。

  “要是不嫌弃我们笨,我和芝远哥都想跟您学做这个。”

  

  姜芝远忽然瞪大眼睛,转头看向身边的陶桃,满脑都是不解。这种吃苦受累的活,她怎么会想要主动抢来做?

  在村子里四处玩玩闹闹,到时候等着吃现成的,才是她更可能做出的选择啊。

  

  正纳闷的时候,陶桃掂起脚尖转到他面前: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好奇我为什么要跟你一块学,对吧?

  “京城里许多人都觉得我陶桃是那种好吃懒做,贪得无厌的千金小姐。殊不知,我一直想抛却那些虚名,亲力亲为地做出几件大事来。

  “独自离开陶府是第一件,跟你一起学做菜算是第二件。”

  

  既然这样,好像也没什么理由再去质疑她。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两人跟着老者下到地窖,把几个蟠桃拿出来,认真把它们清洗干净。而后在指导下一点点学习制作,很快就得心应手。特别是曾在后厨做过工的姜芝远,几乎是轻而易举便将其掌握。

  反观陶桃那边,前几次尝试都没能做好,气得在原地来回跺脚。

  

  “别着急,陶桃,慢慢来。”姜芝远轻声说,“我第一次跟我爹学做菜的时候,手忙脚乱到连锅都打翻了。”

  

  陶桃此时刚把切好的桃块放进粥饭里,听见他说自己曾把锅打翻,脑海里一下子想到面前这个瓦罐打翻的景象。

  吓得连忙扔下勺柄,不停往后躲避。

  

  “你,你别吓我啊!这一罐子要是打翻了,可是要出人命的!”

  

  姜芝远接过勺柄,忍不住发出讪笑:

  “紧张什么?你作为初学者已经很不错了,就是没掌握好火候,前几次煮得有点糊而已。

  “这次只要早点从火上端下来,一切就都大功告成了。”

  

  说着,他把罐子从炉架上端起来,轻轻放到旁边的木桌上掀开盖子。

  扑鼻的蟠桃香气再次萦绕在他们周围,和最开始闻到的简直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差别。

  

  浅尝几口,发现味道竟和那位老者烹制的那罐蟠桃饭几乎相同。

  

  陶桃扬起嘴角,立刻喜出望外:“我做到了,芝远哥,我竟然学会做菜了!”

  

  “这并不奇怪,咱们都是跟着伯伯用心学习的。每次尝试都竭尽全力,掌握它是迟早的事。

  “烹饪就是这样,只要你愿意付出就会有回报。我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后面把这股劲头用在了读书上。”

  

  “原来如此,怪不得你这个出身还能考中二甲,应该下了不少功夫。”陶桃冲他会心一笑。

  

  两人没有再去闲聊,转头把这道蟠桃饭的来历,原料做法以及典故一一记录下来,誊写在那本卷册上面。直至凌晨时分,他们才彻底整理清楚。

  待到第二天早上,陶桃和姜芝远向老者告别,继续踏上寻找美食的道路。

  

  行至村口时,她突然问他:

  

  “芝远哥,你为什么那么积极主动地学做那道蟠桃饭?之前咱们在京城尝的那道碧涧羹,我可没见你这么上赶着。”

  

  姜芝远拉住缰绳,郑重其事地对她讲道:

  

  “因为我昨天才知道,十五年前那个把我从河里救上来的恩人最喜欢吃蟠桃饭,所以我必须要学会它。不仅是为了制作菜单,更是为了告慰恩人的在天之灵。”

  

  说完,他催赶毛驴,快步向南而去·····

  

继续阅读:第十七章 败絮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观我朵颐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