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殿。
阳光透过那羽纱窗,洒了半室斑驳,暖意融融。
阵阵欢声笑语响彻整个外殿,小受益与一身穿火红窄袖缎裙的少女,正在追逐打闹,笑声银铃,脆语声声,那殷红的裙裾翻飞,端的是一片温馨欢快。
那边厢,刘娥正坐于榻上,缝制一件锦袍,她望着玩闹的两人,眼中尽是温柔,手中最后几针缝上,她抬手招过两人。
“儿臣见过大娘娘/娘娘。”
小受益和那少女一道向刘娥请安。
刘娥让两人起来,看着少女因跑动而红扑扑的脸颊,如怒放的花朵,明艳不可方物,她不由赞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寿康长得是愈发地像你母亲了。”
少女不是别人,正是文贵仪之女,公主寿康。
寿康已到及笄之龄,出落得亭亭玉立,因其母文伽凌来自异域,她五官生得极为深邃,鼻梁挺直,尤其一双大眼睛,是顾盼明辉。
“大娘娘,你莫要这般夸她,待会有人又该自得了。”
小受益闻言,立刻揶揄道。
寿康横了小受益一眼,还真难掩几分自得地:“谢娘娘夸赞。”
受益在侧小大人般地摇了摇头。寿康威胁地暗暗举了举拳头。
刘娥看着两人的暗中较劲,不由微微失笑。
文伽凌虽自己独善其身,倒是从来不拘着寿康。赵恒子嗣不多,寿康和小受益年龄相仿,自小玩在一处,感情甚笃,与刘娥也颇为亲近。
“寿康,你十五岁的生辰即将到了,本位与你母亲商议,到时会给你行及笄之礼,”刘娥温和地道,“本位已吩咐宫人们着手筹备了,有些规矩她们会提前教你。”
“是,一切听凭娘娘安排。”寿康应道。
小受益眼珠子一转,故意吟道:“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寿康姐姐,及笄之后,是不是便要嫁人了呀?!”
寿康顿时羞恼,双颊染了双颊:“你讨打是不是?!”
小受益偷偷冲寿康吐了下舌头。寿康碍于在刘娥面前,不好发作,但还是飞快地打了下小受益。小受益被刘娥宠溺惯了,可不管那般多,立刻便要还手。眼看着两人又要打闹开,刘娥无奈地叹了口气。
“受益,你来试试衣裳。”
小受益毕竟孩子心性,当即被转移了注意力,欢喜地:“儿臣又有新衣可穿了。”
刘娥拿着锦袍在受益身上比了比:“该是合身的。”
小受益嘴乖地:“没有比大娘娘亲手缝制的,更合身了。”
寿康羡慕地:“受益自小到大便没怎生穿过尚衣库做的衣裳吧,从里到外,大大小小的衣物,哪一件不是娘娘亲手缝制的呀。”
小受益骄傲地:“我大娘娘疼我,你羡慕不来的。”
寿康气结地瞪了受益一眼。
刘娥宠溺地笑了笑,揉了下不太舒服的眼睛。
小受益见状,紧张地:“大娘娘,你眼睛没事吧?”
刘娥道:“无碍,歇息歇息便好。”
小受益还是很紧张,又有些愧疚:“大娘娘,您辛苦了!其实您不必亲手为儿臣缝制这般多衣裳的。”
刘娥道:“为娘喜欢为我儿做衣裳。”
小受益感动地紧握着刘娥的手。
刘娥又自榻上拿起一件衣裙:“寿康,这是给你的。”
寿康惊喜:“儿臣也有吗?!”连忙接过衣裙展开,激动地,“这颜色儿臣喜欢,花色样式也都是儿臣喜欢的,娘娘真疼寿康,谢谢娘娘!”
小受益鄙视地看了眼寿康。寿康傲气挑衅地冲他一扬下颌。
刘娥眼中笑意更浓了:“都去试试吧。也快到晚膳时分了,你俩便留下,陪我和官家用膳吧。
小受益和寿康欢喜地应下,争先恐后地去铜镜前试衣裳。
这时,忆秦自外进来:“娘娘,是现下布膳,还是要等官家到了。”
“还是等官……”刘娥还未道完,一内侍疾步自外而入。
内侍禀道:“娘娘,官家头疼之症发作,方宣了御医,张公公着奴婢过来请您过去。”
刘娥一下立了起来:“官家为何会突然发病?!本位这便过去!忆秦,你照看着太子和公主。”
刘娥去了福宁殿,赵恒这次发病倒是比她以为得轻,只是又在发脾气,不肯服药,是以张景宗才派人知会了刘娥。
刘娥哄劝良久,赵恒方勉勉强强地服了药,她也知晓了其心情始终不愉之原因。
西平王李德明呈表上奏,要向大宋求借粮食百万石。此举明显用意不纯,有试探大宋之意,也有心陷大宋君臣于两难。去岁末朝廷才拨了五十万石粮食给党项,如今再借,简直是助长其贪得无厌之欲,若是不借,党项定会一再地上书,不止会小瞧了大宋作为宗主国之气度,也会谴责,甚至散布谣言,说大宋对附属国刻薄寡恩。
然,寇准献了一策,朝廷可告知李德明,东京城内已备下粮食百万石,党项可自派人来取。这实则将了李德明一军,百万石粮食甚多,可不是李德明派上几个使臣便能运回去的,言下之意,李德明要是有胆,便领兵攻入大宋都城,自然,党项怎生会有此胆量,又如何会有此军事实力呢,不然也不用这般处心积虑地搞些小动作了、
寇准这一招以退为进,算是顺利处置了此事。
只是大宋君臣谈及粮食,倒是提醒了他们另一桩难事,今岁江浙一带大旱,到了播种之期,百姓因天不降雨而无青苗可种,再过几月,指不定江浙很多州府会出现饥荒。赵恒向众臣工寻求解决之道,有的提议多囤积粮食,以备荒灾之需,却是治标不治本,有的想到调水灌溉,然过于耗费人力物力,也无法长期保证……一番唇枪舌战,倒是没议出个良策,赵恒不悦地散了朝会,以致回寝殿之后,还郁结苦闷,犯了病。
刘娥听后,又是一番劝慰,有些模模糊糊的念头自脑海中闪过,然她一时有些抓不住,直到张景宗为帝后传来了晚膳,看着那浓稠且香气四溢的米粥,刘娥忽而豁然开朗。
第二日,赵恒于春鸾阁内,赐宴寇准,苏义简,王钦若,丁谓,曹利用,五位股肱之臣。几位臣工行了礼,入座,面前的案几之上却是空空如也,没有任何膳食,更是连茶水也无。
诸人心中难免疑惑,彼此忐忑地看了看,却是谁也没打算先开口相询。
夏日渐浓,外面御苑里是绿意盎然,令人心旷神怡。而阁内,因主位之上的官家,神色间透着的沉郁和倦怠,则让气氛有些闷滞。
寇准离赵恒坐得最近,见赵恒病容未消,于是关心道:“听闻昨日入夜时分,御医被急召入宫,官家龙体可是有何不适?”
其余四位臣工闻言,皆满脸关切地望了过来。
赵恒按了按额角:“无碍。”
寇准还待再问。
赵恒已话锋一转:“昨日里提到的江浙大旱,几位卿家可有了应对之法?”
几位臣工皆是神色一顿,显然都还是无计可施。
赵恒脸色一沉,便欲斥责。
“皇后娘娘驾到!”
便在此时,阁外一声宣喝,刘娥率着忆秦等七八名宫婢入内,宫婢每人手中均托着一檀木托盘,其上摆了菜肴。
刘娥朝赵恒施礼:“参见官家。臣妾去备了些菜品,来迟了,还望官家恕罪。”
“皇后起来吧。”赵恒旋即又朝几位臣工道,“今日御宴,一应由皇后亲手操办。”
寇准几人忙起身,谢恩:“臣等多谢皇后娘娘。”
刘娥道:“诸位大人客气了。”
说着,刘娥示意了下。
忆秦领着宫婢将菜品,奉给几位臣工。
几位臣工一看,皆有些傻眼,因每人面前仅摆着一碟青菜,一碗清淡的米粥,着实过于简陋,再看向上座的官家,竟也是同样的菜品,臣工们再次惊疑不定起来,捉摸不透皇后之意。
赵恒看了,也有些诧异:“皇后,这……”
刘娥道:“官家,臣妾听你说了江浙一带今岁遭遇干旱之事,窃以为百姓正为生计发愁,宫廷之内怎可再珍馐百味!察民之苦,方能解民之忧。”
赵恒叹道:“皇后心系黎民!诚然,此时你我君臣若再饕餮盛宴,便是妄为万民之主,妄为父母官,德不配位!”
王钦若忙道:“官家所言极是!官家和皇后娘娘体恤民生疾苦,实乃苍生之福!”
赵恒道:“传朕旨意,即日起,宫廷官府一律严禁大肆宴饮。”
寇准等臣工忙又立起来应道:“官家圣明,臣等遵旨。”
“卿等且坐吧。”赵恒边言,边执起酒壶闻了下,笑看了看刘娥,“酒还是御酒陈酿,卿等不必拘束。”
“谢官家!”几位臣工复落座。
赵恒执着酒壶,便要给自己斟酒,却被刘娥轻按住了手腕,拿过去了酒壶。
刘娥低声道:“官家,你忘记御医的嘱咐了?!”
赵恒神色顿了下,讨价还价地:“仅一盏。”
刘娥浅笑着坚定地摇了摇头:“张公公,给官家奉茶。”
张景宗立刻应了,给赵恒添了茶水。
赵恒一脸郁结地瞪了眼张景宗。
张景宗敛眉垂眸,只作不见。
下座的几位臣工再次默默地望了望彼此,端起了面前的米粥,就着青菜开始食。
刘娥环视了一圈众人,开口道:“诸位大人尝着如何?”
丁谓回道:“回娘娘,一粥一菜,倒是品出了众生百态。”
刘娥颔首:“丁大人看得深远。”
寇准叹了口气:“若是再无应对干旱之举措,再过几月,江浙的百姓怕是连这青菜米粥都吃不上了。”
一句话,让阁内的气氛再次凝滞下去。
刘娥又看了看几人:“诸位大人不觉得这米粥味道有些不同吗?!”
几位臣工微怔了下,皆又品了一口粥。
曹利用道:“味道不似江南稻米香甜,难道娘娘用的是陈谷米?”
刘娥道:“乃是新米。”
几位臣工脸上皆浮现明显的讶然。
苏义简心中一动:“这熬粥所用的稻米,并非产自我中原吧?!”
刘娥微微笑了下:“上月,安南使臣朝贡,带来了占城稻,也称为旱米,今日宴上的米粥,正是以旱米所熬制。”
诸人立刻细看碗中米粥。
刘娥续道:“据闻,占城稻比之我中原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
赵恒道:“皇后这般一提醒,朕倒是也有些印象,安南使臣当时还言,此稻耐旱,且早熟,自播种到收割,时日短,仅五十余日。”
刘娥轻轻颔首。
赵恒道:“朕为大旱烦忧,竟没想到此事!”
刘娥道:“官家日理万机,有臣妾记着便是。”
赵恒欣慰地握住刘娥的手,轻拍了拍。
寇准道:“此稻倒是来得及时!”
苏义简道:“官家,我朝可自安南,大量购入此稻种,再拨发给江浙各州府,今岁大旱之灾便可迎刃而解!”
曹利用道:“可我中原从未种植过占城稻,该是无人懂得种植之法。”
王钦若亦道:“不错,更何况若其根本无法适应我中原之气候,岂不平白消耗了人力财力。”
刘娥道:“王大人和曹大人所虑在理,不过本位详细询问过安南使臣,占城稻不择地而生,且它耐旱,该正是适应如今江浙的干旱气候,至于种植之法,本位也有所讨教,另我朝去安南购此稻种时,可再多了解其中的法门,更可请回善种此稻者,教习江浙百姓。”
丁谓几人闻言,皆颇为信服地点头,唯有寇准却缓缓皱起了眉。
“好!”赵恒顿时龙颜大悦,“皇后思虑周全,此事便这般定下了。”
寇准犹豫了下,还是忍不住意味深长地:“原来一碗清粥,还有这一番苦心在其中。”
其余人俱是一愣。
刘娥不动声色地:“寇大人此言何意?”
寇准道:“皇后娘娘是中宫之主,何时这前朝之事,也值得娘娘如此煞费苦心了?”
其余臣工皆微微变色,寇准这是直指刘娥干政。
刘娥实际参与朝事不是一日两日,此事除了苏义简知晓,朝中臣工尽管也有所察觉,尤其是有时刘娥会代为批阅奏疏,然,到底有规矩在,有些事即便所有人心知肚明,也不能拿到明面上说,当然,更无人那般不识好歹,平白地去给帝后添堵。
可此时,这个添堵的人便来了,还是当众。
不得不言,寇相真是一生耿直,丝毫不懂何为圆滑,不知他这到底是傲呢?还是孤呢?!
“寇大人,娘娘刚解决了满朝臣工皆束手无策的大旱!”苏义简第一个按捺不住了,颇有点不平地道。
寇准不客气地:“是以后宫便能名正言顺地干涉朝政了?!”
“寇大人,”王钦若一脸语重心长地一声长叹,“皇后娘娘贵为一国之母,为百姓计,也是职责所系。”
寇准冷硬地还击:“朝堂之上,唯有官家是君!政令绝不该出自后宫……”
“好了,平仲,”赵恒微微不耐地打断,“朕何时言过朝堂之事由皇后决策了?”
寇准道:“可是……”
赵恒接口又道:“正如王卿所言,皇后乃一国之母,恩慈黎民,又有何不妥呢?!”微顿了顿,“你方才一番言论,是否过于极端了?!皇后苦思良策,你却指责她别有居心,岂不让人寒心?!”
寇准固执地:“官家,臣无意指责皇后娘娘,只是祖宗规定,朝廷制度,不可随意破坏。”
“朕明白你的苦心!”赵恒目光深邃地看了看寇准,显然不想继续此话题,话锋旋即便是一转,“占城稻之事便交由义简和丁卿负责。”
苏义简和丁谓立即起身,领了圣旨。
席间一时谁也未再言语,气氛微妙。
不过,有王钦若的八面玲珑,丁谓、苏义简、曹利用,三人也是刻意地配合,宴席波澜不惊地进行了下去,仿佛方才那一小段插曲不存在,而因干旱难题解决,诸人还心情愉悦了不少,只是除了一直喝闷酒的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