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结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许府招赘婿,能省则省,直接跳到了最后一步。
临近昏时,又要赶在宵禁前入坊,两个时辰前,便有侍女准备好了婚服给许不言换上,又有仆从用红绸系着大雁,让许不言怀里抱着,将人请进了婚轿子,抬上了船,朝着长安城里驶去。
许不言抱着大雁,坐在轿子里,两世为人这还是头一糟被人“娶”进家门。
他坐在轿子里昏昏欲睡,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外面天都黑了,突然听到轿子落地的声音,他掀开轿子的帘幕一看,只见已经入了崇义坊,不过是在许宅的后巷,想来赘婿身份低贱,不能从许府大门走。
一府中嬷嬷手里拿着一只大公鸡,站在后府门外,扯着嗓子大喊:“北朝迎妇!”
这话许不言听懂了,这是催新妇出来,而他就是这新妇。
他抱紧怀里的大雁,掀开轿子的帘子走出去,只瞧后门外还特意铺了几条毡子,没想到唐朝婚礼也有这个习俗,要求“新娘子”脚不能落地。
他在前面走,有人将后面的毡子不断地放在新娘的前面,一直延续到府里,这叫“转席”。走完了转席,就要进门了。
许不言又发现门槛上放着一个马鞍,他这“新娘”要从马鞍上跨过去,寓意平平安安。
这个习俗在唐朝叫作“坐鞍”,明显不是汉族的传统礼节,而是来自北方游牧民族。
许不言只得听嬷嬷安排,迈过马鞍,朝着正堂走去,谁知嬷嬷用手一拦,示意他往偏堂去。
许不言这才看到,原来唐朝的拜堂跟电视剧里看到的不一样。
电视剧里,拜堂往往是在屋里,但是唐朝真实的拜堂,却是在屋外。
偏堂的屋外用青布幔搭一个棚子,就在棚子里拜堂,这叫作“青庐”。
许不言朝着偏堂看去,居然没有什么人,反倒是正堂那边,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像是正在摆宴,隐约还能听到乐器的声音。
就在许不言刚要进行下一步时,身后的院子里忽然传来一声:“是三郎回来啦!”
一府里的小厮听闻这呼喊,连忙舌下手里的活计,边喊边奔去正堂去,声音招摇得过分,以至于许不言隔着老远都能隐约听见。
他身边这些嬷嬷侍女,竟也纷纷弃他而去,宛如追逐春风的柳絮,一哄而散,涌向后院深处,不多片刻,便瞧一身着澜袍的俊俏郎君,在一众小厮家仆的欢拥之下大摇大摆进了府。
一旁的邓虎丢下被嬷嬷塞进自己怀里的大公鸡,瞧着许不言说道:“别傻瞧了我的大外甥,这边应该不会有人来了,没看见都去伺候那位爷了!”
“那是许家的嫡子?”许不言没想到自己这赘婿,跟人家嫡子这待遇,简直是天差地别啊。
“什么嫡子!”邓虎哼了声,“你那便宜丈人,正妻去得早,只留下一女一子,嫡女自然就是你那位传闻中的睡美人喽,嫡子也就是你那大舅子,名叫许南州,乃是太医署正八品上叙的医监。
而这位招摇过市的纨绔,是你那丈人续弦所生的一子一女,名叫许璋,是长安城里出了名的纨绔子弟,而如今长房管家的又是其母崔姨娘,这在府里的待遇自然水涨船高,地位跟嫡子也没有什么区别!”
许不言步子未顿,听得前面不时传来的动静更是加快了脚步。
许不言朝着正堂走去,只瞧中庭果然在摆宴席,还请了十部伎,演奏的是龟兹乐跟安国乐,其中在堂上坐着演奏的是“坐部伎”,这些女子头绾发髻,穿尖领、开胸、紧袖、拖地长裙,长跪在地,手中各执不同的乐器。从左到右依次为:琵琶、笙、拍板、拍鼓。
而在堂下跳舞的七人是“立部伎”,舞姿典雅,服饰清丽,跳的舞应是安乐舞。
许不言瞧着正堂里一路灯火通明,的确是这长安官宦大户人家惯用的招摇做派。高高在上的门阀士族,高踞云端,头颅轻扬,满是不屑一顾的傲然,却不知这份高傲究竟能昂到何时。
正堂下摆放着不少板足食案,瞧着应是长房,正中坐着的男子身着常服,正是今日别业里北阁上高坐的那位,应是太医令许弘感无疑,算是医署里的最大领导了,没成想这一眨眼之间,两人能成为翁婿,缘分真是妙不可言。
而他身旁坐着那位笑得花枝招展,应该便是邓虎口中的崔姨娘了,瞧模样倒是显得雍容华贵。
许不言的目光落在了左侧的小食案上,案后坐着两名少女,其中一个今日已经见过,便是那面带倨傲的许朝月,据说也是一位姨娘所生。另一位,应该便是崔姨娘所生的那位庶女许朝颜。
这位庶女今日打扮得要比众人都要出彩,一头如惊鹄翅翼般高耸的义髻,面上花钿变得愈加小巧,身上穿着微露雪胸的弧领式窄袖上衣,细条间裙,容貌清丽不俗。
据说此女虽是庶女,但在府中地位胜过嫡女。
许不言站在正堂外半天,也不见有人来招呼自己,摸了摸空荡荡的肚子,正要径直走过去,突然被身后的嬷嬷拉住了。
“你怎么独自跑到这里来了,好没规矩,害得老身好一顿寻找!”
“嬷嬷,这礼也拜了,是不是该管饭了?”许不言温吞地问了句。
“就知道吃,还没见过大爷夫人,随我来,莫要不懂规矩!”嬷嬷瞪了他一眼,领着他径直朝着正堂走去。
恰好此时舞乐停下,部伎全都退了下去,嬷嬷领着许不言甫一进来,便成了宴席上的焦点。
老嬷嬷冲着中间食案上的方向笑了起来:“大爷,这便是今日入府的新婿。”说着扭头看了眼许不言,敦促道,“还不见过大爷跟夫人!”
许不言连忙冲着食案拱手作揖,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小婿许不言,见过岳父,见过岳母。”
许弘感只是略微点了下头,没有发话,崔姨娘皮笑肉不笑的看向了许不言,话里带着刺:“听说你是外地来的,父母都已故去了,出身是有些贫贱了,如今嫁进了我们许府,便算你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以后若是听话中用,说不得大爷高兴了,也能叫你补了个流外官的差事,就怕是那眼高手低的,没有什么气候来!”
许不言听着这话,心里暗道好恶毒的贼婆娘,里里外外把他贬低了遍。
他自然不能让对方得逞,脸上的笑容比以往都要灿烂,冲着那崔姨娘连连道谢:“岳母的话,小婿定是要时刻记在心里的,争取日后有了出息,也能好好孝敬岳母。”
这话让崔姨娘生出一种有劲没处使,打到棉花上的感觉。借着庭院里的坊灯,瞧清了这许不言的脸,生得倒是白净,眸亮眉平,只是看着有些聪明过头,长了一副很有心机的面相。
嬷嬷见崔姨娘用了眼色,连忙把人拉到了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