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名叫孙丽珍,是张家港村的一名寡妇。
张家港隐藏在遥远的山峦之中,是一个如诗如画的山村。
它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一块翡翠。这里山峦起伏,绿意盎然,清澈的溪流蜿蜒其间,如同一条银带,将山村轻轻地环绕。山风徐徐吹过,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泥土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
山村的四周,是连绵不绝的青山,它们如同忠诚的守护者,静静地守护着这个宁静的家园。山脚下,绿树成荫,野花竞放,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为这宁静的山村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村中的房屋,大多以木质结构为主,古朴而典雅。屋顶覆盖着青瓦,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融。屋檐下,挂着一串串金黄的玉米和火红的辣椒,展示着山村人民丰收的喜悦。
村民们的生活简单而纯朴,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田间地头,可以看到他们辛勤劳作的身影,他们用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收获着希望和幸福。
村中的老槐树下,是村民们聚集的地方。每当夜幕降临,他们会围坐在树下,分享着一天的收获和喜悦,孩子们在周围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村的每一个角落。
这里的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而真挚。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形成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宁静和安详,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让人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和烦恼。
山村的夜空格外的清澈,繁星点点,仿佛触手可及。在这样宁静的夜晚,你可以静静地坐在溪边,聆听着溪水潺潺,感受着山风的轻拂,让心灵得到一次彻底的洗涤和净化。
这就是那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山村,它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静静地铺展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们,共同绘制出了一幅动人的田园风光图,让人流连忘返,久久难忘。
张峪洋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偏远山村的普通家庭,他的童年充满了田野的芬芳和溪水的清澈。他的父亲是一位勤劳的赤脚大夫,母亲则是一位温柔贤惠的家庭主妇。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一家人和睦相处,日子倒也过得其乐融融。
然而,好景不长,阿洋十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了整个山村。
张峪洋的父母不幸染病,不久便相继离世。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支离破碎,年幼的阿洋成了孤儿,无依无靠。
就在张峪洋最无助的时候,村里的一位婆婆向他伸出了援手,正是寡妇孙丽珍。婆婆孙氏年事已高,丈夫和儿子都在战乱中离世,她独自一人生活,以编织和卖菜为生。看到小阿洋的遭遇,婆婆心生怜悯,决定收养他,让他有个家。
婆婆的家虽然简陋,但对张峪洋来说,这里就是他的避风港。
婆婆对阿洋视如己出,悉心照料他的生活起居,教他做人的道理。张峪洋也渐渐从失去父母的悲痛中走了出来,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勇气和希望。白天,阿洋跟着婆婆一起下地干活,晚上则围坐在煤油灯下,听婆婆讲述过去的故事。婆婆的故事里,有山村里古老的传说,有她年轻时的往事,也有对阿洋未来的期望和祝福。阿洋听得津津有味,心中充满了对婆婆的敬爱和感激。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峪洋渐渐长大成人。他继承了父亲的勤劳和母亲的善良,成了村里有名的好青年。他不仅学会了种田,还跟着村里的医生学了一手好医术,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大夫,更有幸被选为留洋代表,出国学习医术,好回来继承父亲遗志,继续报效国家和亲人。
张峪洋从小跟着阿婆长大,跟她的感情最要好。徐家慧通过警署调查的卷宗,发现了这位孙婆婆正是突破口,不仅可以借她来探这个上门女婿的虚实,更可以用她来拿捏穆晚舟夫妇,以后不要再染指自己儿子的生意。
就这样,从未踏出过张家港村的孙丽珍,第一次被人带上了火车,带着一麻袋的好吃的去看望张峪洋,还没来得及感受沪城的繁华,就被热情洋溢的徐家慧用司机接到了穆公馆。
一路上,孙氏都在感慨乖孙子长大了出息了。她知道张峪洋留了洋,但没想到他如今这么厉害了,还跟沪城首富家千金结成了连理。徐家慧的奶妈徐妈妈是负责接待孙婆婆的人,见她这一脸谄媚样,顿时露出轻蔑的神态,内心暗忖,还真是乡下人,一点规矩也不懂。因此有意做出高姿态,带着孙氏站在门外请命。
“夫人,孙氏老太太到了,您看是不是要见一下?”
客厅里传来穆晚晴的惊呼,随后是徐家慧一声叹气。
穆晚晴显然也不同意母亲的贸然做法,小声嘟囔着你还真把这乡巴佬请过来了?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来都来了。算了,叫她进来吧,别让人家说我们不懂礼数。
孙氏还是第一次走进这样富丽堂皇的客厅,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一双手不知道该往哪儿放。眼珠子也很忙似的,来回滴溜溜转悠。见到满屋子打量审视的目光,更加慌了神。
秉持着老一辈的礼教传统,孙氏竟然扑通跪倒在地,一副拜见王母娘娘的架势,顿时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这老太婆也太有趣了,大清早亡了,这行的是哪门子的礼。
徐家慧心里因为输了牌的火气顿时削减了几分。瞧了眼穆晚舟,意有所指道,“可别怠慢了老太太,这位可是座上宾。”
孙氏起了身,哪懂这话里的内涵,拘谨地放下背着的蛇皮袋,点头哈腰道,“太太小姐们好,听说我大孙子想我了,您还特意差人来请我这老太太?哎呦,太麻烦您了,我捎带着拿了点乡下的土特产。给大家伙尝尝鲜。”
穆晚晴已经挤眉弄眼,翻着白眼捂着鼻子,仿佛下一秒要背过气去了。
什么东西啊,一股味儿。
穆晚舟则带着思索的神情打量着徐家慧安排的这一出戏。
难不成她和自己一样,也在揣测阿洋的身份?
徐家慧假笑着,做给穆家人看。
“哎呀,真是客气了。您看,这家里的东西都是上好的,哪里还缺什么土特产呢?不过,您的心意我领了。”
孙氏递上土特产,徐家慧示意徐妈妈勉强接过。
“把这些收起来吧,老太太难得来一次,我们要好好招待。”
“是。我放厨房里去。”
孙氏感激不尽,“谢谢太太,哎呀,您真是太客气了。”
徐家慧对这一口一句的“太太”极为受用,在心底盘算好方开口。
“老太太,您难得来城里,我安排了一顿家宴,您可一定要赏光啊。对了,阿洋他……”视线又转到了穆晚舟身上,“到时候也会来。”
孙氏顿时受宠若惊,“哎呀,是吗?!那可太好了。我有好些时间没有见我家洋崽了!”
穆晚舟知道,这就是请来了阿洋的亲人,竟然都没人知会自己一声。
怎么,存心看自己的笑话嘛?
穆晚舟推开牌,也站起身,走向孙丽珍。
“阿婆,您初来乍到,累了吧?我带您去歇着。”
“这怎么好意思呢?太麻烦您了。哎呀小姐,你怎么美得像个天仙似的啊。”
穆晚晴在心里冷笑。
“哪里的话,您是长辈,这是应该的。”穆晚舟得体地回复道,搀扶着阿婆离开,小声询问着,“再说了,家里也好久没有热闹了,您来了正好。你刚刚说,阿洋……”
到了晚间,季昀被叫回家中吃饭,尚不知这是一场鸿门宴。
而自己的未婚妻穆晚舟,也把他的情况打听得七七八八,等着看他的精彩表现。
家宴开始的时候,徐家慧特意安排孙氏坐在不起眼的位置上,正式开饭前上了糕点。
“老太太,您尝尝这个糕点,这是我们沪城最好的厨子做的。”
孙氏吃得津津有味,“嗯,真好吃,姨太太您真是太好了。”
才这么会儿的功夫,称呼都变了。
知道自己不是夫人,而是姨太太了。
徐家慧心里不爽脸上不屑,哼,乡下人就是乡下人。
哪能跟她一般见识。
穆晚舟在心里偷笑,换名称是她故意的。
正应付得不耐烦,季昀跟着穆老爷出现了。穆镛一看桌上有客人,有些意外。
“这位是……”
徐家慧却不打算介绍,只兴致勃勃看着孙氏和季昀的碰面。
她就不信对方能不露馅儿!
果然。
季昀脸色一沉,看了眼穆晚舟,又把视线转回孙氏脸上。
来势汹汹。
孙氏有些茫然,起身见礼,“老爷、少爷好!”
“哈哈哈哈哈!”徐家慧毫不客气地大笑出声,像是要笑出泪来似的,夸张地拿手帕拭了拭眼角。“老太太你可真有意思,再仔细看看,是哪家的少爷啊?”
穆镛显然被徐家慧整的这出摸不着头脑。
“家慧,你又在闹什么呢?这位老太太是?”
“我是孙氏,是带阿洋长大的阿婆。”
“噢。”
原来如此。
穆镛转向了身后的季昀。
奇怪,那他们不可能不认识啊。
季昀得到这一消息,立刻反应过来,大步流星上前,握住老太太的手。
“阿婆,是我。阿洋啊……”
徐家慧嗤笑一声,这会子上赶着认亲?晚了!
正要借阿婆来打季昀的脸,却不料阿婆怔愣过后,才认出对方似的,惊喜得微微颤抖。
“是……阿洋?”
“是,是我。”
这不对呀!
徐家慧走近道,“孙婆婆,可看仔细了。这位,真的是你的洋崽?”
孙氏伸手摸了摸季昀的脸,季昀立刻屈身让她检查,极其配合。
一边还宽慰地抚着她的手背,闲话家常道,“什么时候到的,怎么也不通知我一声,我好去接你。坐车累了吧?”
孙氏摸到了季昀头顶的发旋,顿时热泪盈眶。
“是,是阿洋,这就是我的洋崽!好孩子!”
徐家慧立刻翻脸道,“老太太,有穆家给你撑腰,你不用害怕。你眼前这个人,真是你带大的张峪洋吗?你刚刚为什么没有认出来?”
穆镛这才醒悟,原来是试探身份来了。
也带着疑惑的目光瞥去。
但这关键的证人就在眼前,阿婆摸着季昀的手和脸,一脸的褶皱笑成了菊花,“错不了,错不了。我从小带大的娃,打小给他梳过辫儿,这个发旋我还记得呢!”
竟是当场反水,站在了季昀这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