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阿嬷坐在老厝的天井里,手里拿着一把蒲扇,轻轻摇着。
“阿嬷,食茶了。”阿弟端着一杯功夫茶走过来。
“孥仔,明日就中秋了,你阿爸阿妈么时返来?”阿嬷接过茶杯,啜了一口。
“伊们说明日下午就到。国庆节连着中秋,阿爸说爱在老厝多住几日。”阿弟蹲在阿嬷身边。
阿嬷点点头,脸上的皱纹舒展了些。“好,好。俺来准备拜月娘的物食。”
这时,门外传来摩托车声,随后是洪亮的嗓音:“阿嬷!我返来了!”
阿弟跳起来:“是阿兄阿姐!”
阿兄阿姐提着大包小包走进来,晒得黝黑的脸笑得灿烂。他们在深圳打工,一年难得回来几次。
“阿兄阿姐!”阿弟跑过去帮他拿东西。
“你阿兄生来又大只了。”阿嬷眯着眼笑,“深圳工作会艰苦否?”
“无事,我后生人无问题。”阿兄放下东西,从包里拿出几个盒子,“这是深圳公司老板拿的月饼,双蛋黄跟莲蓉,阿嬷你试看迈。”
阿嬷接过月饼,却轻轻摇头:“老板拿的就是好食,但俺潮汕人还是爱食咱自家做的朥饼。明日俺就来烙饼。”
“阿嬷,我帮你!”阿姐兴奋地说。
第二天一早,阿嬷就起床和面准备做朥饼。阿姐也早早起来帮忙。
“阿嬷,为什么中秋一定爱拜月娘?”阿姐边学着阿嬷的手势包饼馅,一边问。
阿嬷手上的动作慢了下来,眼神飘向远方。“古时,月娘保佑俺潮汕人出海平安。你老祖公的弟...”她顿了顿,“以前就是出海捕鱼的。”
阿姐知道老祖公在她出生前就因海难去世了,这是阿公阿嬷心中的痛。
“那年中秋,伊原本无想出海,但为着多赚几个钱,还是去了,你老祖公有符就没事,他弟忘记带了”阿嬷的声音很轻,“结果遇到风飏,船变两半,一半无返来。”
阿姐不知该说什么,只好继续默默地包着饼。
下午,阿爸阿妈,大伯大伯母回来了。老厝一下子热闹起来。
“阿妈,俺来就好,你去歇歇。”阿妈跟大伯母接过阿嬷手里的活计。
“我还没老,会做得来。”阿嬷坚持自己调制拜月娘用的糕点。
傍晚,一家人在天井摆好供桌,上面放着月饼、柚子、芋头、糕点和工夫茶具,阿弟放上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阿兄阿姐当上空的钱包跟笔记本电脑还有奶茶,阿嬷点燃香烛,所有人轮流合十向月拜月娘。
“月娘保佑,一家平安,团团圆圆。”阿嬷轻声念着。
祭拜完毕,大家围坐一起吃团圆饭。桌上全是潮汕特色菜:卤鹅、牛肉丸、蚝烙、腌蟹等等香气四溢。
“阿兄,你在深圳有女朋友未?”饭桌上,突然问道。
阿兄差点被嘴里的饭噎住:“无啦,先赚钱要紧。”
“你也二十九了,爱抓紧。阿公接口道。
阿嬷摆摆手:“勿催伊,缘分到了自然成。”
饭后,大家搬各自的倚子移步到天井赏月。
今年的月过圆,阿姐说到。
阿嬷点点头,忽然起身进屋,拿出一个老旧的铁盒子。“来,俺来看你阿公跟你大伯你阿爸的照片。”
盒子里珍藏着一张黑白照片,一个英俊的年轻人站在渔船前笑着。
阿嬷轻抚照片,“伊说海上的月娘特别圆,特别亮。”
大家传看着照片,忽然阿兄说:“阿嬷,俺明早去海边看月出好否?正好是国庆日,俺也去看升旗。”
阿嬷愣了一下,她好像长这么大没去过海边。但看着孙儿期盼的眼神,她缓缓点头:“好。”
国庆日清晨,一家人早早来到海边的广场。国旗在朝阳中冉冉升起,许多人自发聚集在一起唱国歌。阿嬷站着笔直,眼里有泪光闪烁。
升旗仪式结束后,他们在海边散步。
“海风咸咸的,真好嗅。”阿姐张开双臂。
阿嬷望着无际的大海,沉默良久。最后她轻声说:“我以前细不敢来,以前不太平,但今日看来,海还是彼个海,月娘还是彼个月娘,一代人换子孙后代代代人平安。”
晚上,他们特意留在海边看月出。当金色的月亮从海平面升起时,阿嬷又开始默默祈祷。
回到家,阿嬷突然说:“俺来食月饼吧。深圳的也好,俺自家的朥饼也好,都是团圆的味道。”
阿姐靠在阿嬷身边:“阿嬷,明年国庆中秋,俺一家再来看海好否?”
阿嬷搂着孙女的肩,微笑点头:“好,月圆人团圆。
我们子子孙孙辈的在潮汕传承文化的熏陶下,都慢慢明白团圆都是人对人思念的一份寄托,中秋是我们阳间人对阳间人,能看到能碰到能真实的吃饭聊天聚在一起的期待,重视亲情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国庆也是对于离开的亲人,祖祖辈辈的牺牲的一种自我思念跟欣慰骄傲的精神寄托,爱国爱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