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孔中庸这才注意到郭林,已经没有再穿绿军装。
“郭林,你咋在家,探亲?”
郭林释然一笑:“不当兵了,退伍了。”
几年后,郭林去找孔中庸,说是受不了农活的劳累,要跟着矿上打工。从他欲遮还掩、断断续续的几次叙述中,孔中庸知道了他退伍的真实原因。
郭林运气不错,那年入伍,经过半年的新兵训练,就分到中部的一个大军区司令部服役,司令部所在城市在长江岸边,号称“东方芝加哥”,所在省紧邻河南。郭林聪明伶俐,很快学会驾驶技术,开起了绿色吉普,在老家当时都说是为军区某首长服务,也算个大人物,其实,他不是为军区首长服务,而是为军区的通讯站服务。但也毕竟属于司令部,说出去也是一种荣耀。他初中毕业,也不指望考军校,那时很多军校也停止招生了,最大的希望是奋斗几年,转个志愿兵,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他和老家的人都对志愿兵和义务兵分不清楚,开始就传成了义务兵。后来,郭林弄明白了,志愿兵不退役,享受供给制生活待遇,并按军衔和服现役年限发给津贴,享受国家和军队规定的保险待遇,享受公费医疗待遇。
郭林也有有利条件,和通讯站站长梁大光关系特别好,私下就以“兄弟”相称。梁大光是河南老乡,又是郭林新兵训练的“首长”,所以关系很铁。并且,梁大光还是全军区学习的榜样,特别是在唐山大地震救援中,身先士卒,带领战士救出了多名压在废墟中的孩子,事迹上了报纸。后来,作家钱刚的历史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中有一个细节,战士们为储蓄所找寻废墟里的存款,手都挖烂了,挖出了最后一分钱。虽然不是梁大光他们,但他们也做过类似的救援“壮举”,为军区挣得了荣誉,30多岁就当了站长。这个大军区的部队分布大半个中国,通讯站很重要,并且还有为军用飞机导航,是正团级。一般的军区通讯站就是连级。梁大光就是军区最年轻的正团,也是重点培养的军官。就是家庭生活不幸,妻子是老家农村的,因病早逝,留下一个女儿。 他身材魁梧英俊,多才多艺,很招女兵喜欢。通讯站有个话务班,全国各地选招的10多个女兵,见到梁大光走路都慢很多。
女兵很少,话务班的女兵很招男兵们喜欢。话务班不在城区的司令部,而位于浩瀚的长江边上一个大院子里,据说抗战中曾经是日本一个师团的司令部,还保留着日式建筑的风格,特别是院子里花影婆娑,正和女兵的心愿,男兵们也经常找各种借口来院子里溜达。话务班附近还有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竹林,紧挨着一个小山包,反正都是闲逛的好去处。女兵们站在长江边洗衣服就成为一大景观,男兵们欣喜若狂地欣赏。女兵们还不时传出银铃般的笑声。这也可以理解,拜伦有诗:那个少男不怀春,那个少女不钟情。
军区的中秋节和春节一般都有联欢会,梁大光和一个外号“七仙女”的女兵是表演的常客。郭林介绍,联欢会有时规模很大,有一年中秋节竟请到了著名的豫剧艺术家常香玉演出。司令部河南兵多,并且当地人也很喜欢豫剧。常香玉为抗美援朝捐献过一家飞机,家喻户晓。郭林多年后还对那次联欢会念念不忘:“常香玉唱了几段,开场就是郭沫若的一首词,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帮。最精彩的是《白蛇传》断桥的一长段,哭啼啼把官人急忙搀起。”司令部里,郭林的另一个好朋友高松喜好文学,专门写了一篇记述那次联欢会盛况的文章刊登在军区的《战斗报》上,报纸上专门配上了这段唱词。
高松的老家那个县紧挨郭林的老家那个县,高中还是在郭林那个县就读的。高松的老家出了民族英雄岳飞,那时最喜欢听收音机里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也想转志愿兵,后来转成了,但军区后来在百万大裁军中撤销,就转业到郭林老家的那个县工作,后来,混的不错,把弟弟还带了过去。
“七仙女”是通讯站话务班最漂亮的女兵。当时,一些电影逐步开放解禁,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热映,男兵们就送给了这个雅号。经常见面,免不了夜里想入非非。特别是“七仙女”用车,郭林总是提供优质服务。郭林记忆犹新的是,“七仙女”是湖北人,电影《洪湖赤卫队》的韩英演的特棒,甚至有评论:比电影里的王玉珍唱的都好听。至今,郭林的耳朵里还时常响起那段歌:
娘啊!儿死后你要将儿埋在洪湖上,
将儿的坟墓向东方;
让儿常听洪湖浪,
常见家乡红太阳。
娘啊娘!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大路旁,
将儿的坟墓向东方;
儿要看红军凯旋归,
听见乡亲歌声传四方。
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高坡上,
将儿的坟墓向东方;
儿要看白匪消灭光,
儿要看,天下的劳苦人民都解放。
还有电影的主题曲《洪湖水,浪打浪》,竟成了那几年司令部联欢的保留节目。还会扭秧歌,唱《兄妹开荒》等。每年司令部“八一”、中秋节、春节都举行联欢会,“七仙女”一出场,就掌声雷动。甚至有战士传“七仙女”可能要调到军区歌舞团。
想归想,看归看,郭林明白“癞蛤蟆吃不上天鹅肉”,加上都说“七仙女”看上了站长,就趁探亲的机会和老家的一个姑娘结了婚。孔中庸见过,姑娘比较漂亮。那时当兵是姑娘们的首选。郭林也多次说过:“我老婆除了不识字,哪都好。”说归说,这丝毫没有影响郭林后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部队不准谈恋爱,但站长“旱”了几年了,和“七仙女”就禁不住从事“地下工作”了。一次,郭林开车到话务班接站长,就在话务班附近的那片竹林里发现站长和“七仙女”在接吻。但看透不说透,才是好朋友,郭林对此守口如瓶。加上站长告诉他:“志愿兵报上去了,估计快批下来了。”所以,郭林更感激得哑口无言了,还默默地祝福二人。
那年“八一”,司令部又举行联欢会,加上揭批“四人帮”,规模比较大,地方的不少干部和模范被邀请参加,军区的歌舞团也披挂上阵。“七仙女”的“韩英”压轴演出,掌声过后,战士们齐声高喊“再来一个”。“七仙女”就邀请站长一起表演《兄妹开荒》。在战友的喧闹声中,站长推辞不过,就和“七仙女”素颜表演了一段。开车送他们回去的路上,二人还兴奋不已,站长非要送“七仙女”回话务班。一路上,月明星稀,两人说着说着开始窃窃私语,进而情话绵绵。郭林从倒车镜里看到,站长和“七仙女”的手都握在了一起。到那片竹林,已经历经男女之情的郭林找了借口:“我下去方便一下。”就跳下车,故意呆在那个小山包上不回来。
不大一会儿,郭林就看到吉普车晃动起来。他不知道怎么形容这个情景,那时还没有“车震”这个词。郭林看着看着,下身也禁不住硬了起来,禁不住心荡神摇,忘了何时何地。听到这里,孔中庸就想起了二妞和那场“风流韵事”,十分理解站长二人。
突然间,几束杂乱的手电筒光照向吉普车。郭林慌乱中想喊,两束手电筒光也照向了他。军区的巡逻队忽然出现了。
处理是严肃地,三人必须当年退伍。郭林的志愿兵梦想瞬间化为了泡影。梁大光回地方降级安排,当了县武装部的副部长,正常安排,就应该是县武装部长或者副县长。但梁大光有失有得,“七仙女”不在乎10多岁的差距,自愿和她结婚,跟着回了他的河南老家。梁大光也得感谢“七仙女”,要不是她声称是她主动“引诱”的,可能就一抹到底,回家务农了,或者更严重的军纪处分。
在父亲的婚礼上,郭林告诉孔中庸:“梁大光就是大禹县的,转业也在大禹武装部。”
而几年后,孔中庸认识梁大光的时候,他已经是副县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