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
锲而不舍2024-09-01 20:363,547

  三十三

  钟乳石,就是石钟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淀积物 的总称。

  钟乳石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由于形成时间漫长,钟乳石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在石灰岩中,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上滴下来时,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 、水。被溶解的碳酸氢钙又变成固体(称为固化)。由上而下逐渐增长而成的,称为"钟乳石"。可入药。

  广西、云南是我国钟乳石资源最丰富的主要省区,所产的钟乳石光泽剔透、形状奇特,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旅游的佳品。

  河南本不是钟乳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只有老君山的鸡冠洞是最大的钟乳石景区。没料到,太行山区也发现了石钟乳。况且,豫北的林州,就是原来的林县,还有淇县等地也发现了石钟乳。

  煤化公司一直实行边建设边生产的原则,1998年初在施工中,要推平一个小山丘,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一个贮藏着石钟乳的山洞轰然被打开。

  孔中庸到里面看看,洞内钟乳石石笋并不是很多,至少没有鸡冠洞的多,但乳石真美啊,形状奇特,有的像天上的蘑菇云,有的像孙悟空的金箍棒,有的像倾泻而出的瀑布,有的像小猴在玩耍,有的像兔子在吃草,还有的像老虎在吼叫……真是有趣极了。它们的颜色各异,有灰白的,有淡粉的,有黄白的,不禁让人称奇。

  开始,孔中庸对这个消息有点无动于衷,毕竟,他对石钟乳的价值等还很模糊。发现石钟乳的消息得到泉水市、禹王区的旅游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从这些人喋喋不休的讲述和亢奋的表情中,孔中庸意识到,一个新的效益增长点出现了。

  刚到煤矿打工的时候,孔中庸不会有这样的意识,但经营企业这么多年,加上大学的培训,成天思考如何挣钱,逐渐养成了市场经营的概念。

  在众人的强烈建议下,孔中庸决定成立旅游公司,开发石钟乳,进一步整理附近的山丘,形成一个旅游区。当时还没有“五一、十一”长假,但双休日就吸引了不少人来这里踏青,游玩,度周末。原来只是太行酒店只收餐费和住宿费,开发后可以卖门票。

  成立旅游公司,市、区政府都非常支持。市旅游局长在年初的大会上,兴奋地宣布了发现石钟乳的消息,表示要以此为契机,努力打造泉水市靓丽的旅游新形象。孔中庸知道,多年来,太行煤矿的名气比泉水市的名气都大,在一定程度说,泉水市就是靠煤炭起家的,有时人们就俗称“煤城”。但石钟乳的发现让整个城市都有点兴奋,一时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

  在这种情况下,孔中庸的旅游公司顺利的登记成立了,整理提交了各种材料,也很快办好了开发的审批手续。特别是3000万的开发贷款很快达到了集团的帐上。对于“借钱生钱”的做法,孔中庸得到天大的实惠。但有时不免有些无缘无故的担忧,贷款已经过亿元了,虽然及时支付利息、偿还本金,信誉一直不错,但还有相当大的比例背在身上,万一那天突发情况,企业效益出问题,偿还不了怎么办?曾经和徐总吐露过这种担忧。徐总哈哈大笑:“你这是杞人忧天。你的集团越做越大,效益出现问题,企业又跑不了。现在很多人都绞尽脑针,忙着跑贷款呢。实话说,你的那点贷款和我集团的比起来,就是洒洒水了。”徐总最后竟然得意的说起了广东话。但这番话确实让孔中庸踏实很多。

  孔中庸多年来形成一个习惯,不办则已,办就要办好。具体怎么开发?孔中庸也是费尽了心思。带着余慧等几个人和有关的专家到老君山的鸡冠洞、桂林的芦笛岩等石钟乳景区实地学习考察,邀请了省城的旅游开发公司进行了设计,通路、通电、通水等方方面面都规划的事无巨细。特别是洞内光线色彩的变化,努力衬托出石钟乳的美,征询了许多专家的意见。还征求当地的对民俗故事有研究的人,结合洞中石钟乳的形象,编出了不少风趣幽默的名字和故事,更能吸引游客。如“只生一个好”(当时计划生育抓的很紧)、“三打白骨精”、“牛郎和织女”等等。

  余慧工作还是很卖力的,在专家的指导下,组织民工具体干活,几乎整天呆在洞里。还经常提新创意:

  “董事长,我们应该请人写出高水平的解说词,提前培养自己的专职导游,一般的领团的导游讲不出石钟乳的价值和魅力。几个小山丘之间应该建设农家小旅店。”

  孔中庸觉得有理,立即照办。从省城重金请来了两名小有名气的作家来这里住了一周,苦思冥想,精彩的解说词就出来了。原来供农村来的矿工住的房间已经闲置很多年了,拆了重建,一律二层楼设计。从市区专门招来了10名导游,当然,薪水高出很多。余慧亲自培训,让他们统一标准的普通话,统一服装,统一微笑服务等。有导游还问,究竟达到什么样的服务标准?余慧说:

  “就像空姐一样。”

  余慧精益求精,还专门租大客车,拉着导游去了机场,让他们现场观摩。

  孔中庸感到,用余慧是用对了。特别是余慧的“艳事”没有了,一心扑在开发上。孔中庸回家后,几次看到,许多次,余慧的车比他到的都晚。孔中庸最操心的是她的感情问题,像个父亲一样多次嘱咐:“忙,也得注意休息,别累着。”余慧答应的很好,就是一忙起来就歇不住。孔中庸感到她可能没时间恋爱,几次充当了“媒婆”。市旅游局一个30左右的工程师很懂石钟乳,多次指导开发。孔中庸发现人也实诚,就是短婚未育,就主动给余慧介绍。两人也交往了一段时间,但不久就分道扬镳。余慧对孔中庸说:“对他过去的婚姻一点不介意,就是不知怎么的,始终找不到感觉。”余慧高薪,又负责一个公司,名副其实的“女强人”,条件还是不错的,外人也有热心的,楚华局长就介绍了一个派出所的副所长,高大威猛,余慧也同样说“没感觉”。孔中庸记得余慧的散文《映山红》,特意介绍了一位泉水高中的年轻数学教师,大学毕业。后来很快也分手了,余慧苦笑着对孔中庸说:“董事长,您看过我的散文吧。往事不可追,和现实远不是一回事。您别操心了,我会寻找意中人的。”

  说起文章,孔中庸想到了高松在太行报的专栏,写的越来越精彩了,正想着那天回老家要感谢一下,高松却成了来访的“不速之客”,还带着一名老家的电视台的记者。

  高松刚坐下,没来得及喝茶,就说明了来意:

  “我经常给太行报写稿,太行报每期都看,我发现孔董事长越做越大了,就是咱们老家的骄傲。请示了县委的宣传部长,来专门写一篇你的发展过程和心路的稿件。还特别邀请的电视台的记者给你拍个半小时的纪录片。”

  那位电视台的记者站起来,向孔中庸介绍:

  “现在高松同志是县文联主席了,还兼着宣传部的副部长。在咱们县是顶呱呱的作家了。”

  孔中庸摇摇头:

  “感谢,非常感谢,什么骄傲啊,不敢当。别写别拍了,多宣传宣传企业吧。特别是我们正在开发石钟乳旅游项目,你们提前写写、拍拍,到时候邀请你们带家属来观光。”

  郭林来看老战友,一步跨进来,说:

  “哥,写写、拍拍你有什么不好,也是宣传企业吗?你说的旅游项目,那是广告,得拿广告费。”

  高松笑笑:

  “先捎带写上、拍上吧。今后你们正式开放,再做广告不迟。据不完全统计,咱们县每年来你这里打工的农村小伙子已经不下万人,写一下,让更多的乡亲了解你和太行集团。实不相瞒,我已经在卫南坡采访了一段时间,见了你的父亲和奶奶,积累了一些素材。”

  在三个人的撺掇下,在加上能宣传企业,特别是能提前写一下石钟乳旅游项目,孔中庸答应了。

  半个多月后,一份印刷精美的《卫河》杂志摆在了孔中庸的办公桌上。《卫河》杂志上,高松的万言大作赫然在目,标题是《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当然是孔中庸事前审阅过的。孔中庸觉得还实事求是。问中配有几副图片,一张是孔中庸在矿井里的一副图片,那时高松摆拍的。不过,孔中庸倒是对老本行确实念念不忘,经常下井,在牛解放、齐元高等矿工们中口碑很好。文中还用了一张孔中庸在老家读初中的一张照片,孔中庸记得,那时在老家拍的唯一一张图片。因为那时照相是很奢侈的事情。看着这张图片,孔中庸的思绪不禁回到了卫南坡——

  “叮铃铃”,桌上的电话铃响了。孔复礼的声音传来过来:

  “有电话就是方便。中庸,你在老家出名了。杂志上登了,电视上也播了。”

  电话是孔中庸花了3000多元为父亲安装的。父亲和聂秀花年龄越来越大了,孔中庸几次请他们和奶奶一起搬来,奶奶一个劲摇头:“在卫南坡住了大半辈子了,那儿都不想去。”孔复礼要服侍老人,当然也不会搬来。孔中庸怕家里有什么事,好沟通方便,就在卫南坡安装了第一部电话。说是第一部,是指家庭而言。上世纪70年代,公社提倡现代化,在每个村委都安装了一部摇把电话机。打电话还闹出过笑话。当时打电话程序复杂,一名村民不知先摇动,请总机转等程序,抓起话筒就喊“舅”。

  对“吹嘘”自己的文章,孔中庸当然不好接茬,就问起了家里的情况:

  “奶奶身体还好吧?”

  孔复礼似乎犹豫了片刻,说:

  “不太好。过了春节大部分时间躺着,吃饭也少了。好像经常没有精神。有时勉强坐一会儿竟能睡着。”

  果不其然,1998年中秋节,传来了奶奶的死讯。

  

继续阅读:打工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打工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