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
1995年“五一”过后,全省唯一的“211”大学的这场就业招聘会是省里的第一次招聘会,在省城最大的科技市场隆重举行。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各地市都设立了招聘摊位,许多企业还张贴了花花绿绿的企业和岗位简介等。上万名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在观看、咨询,很多人手里都拿着学校的派遣证和证明、介绍等材料。大学恢复招生近20年了,大学生已经不再门可罗雀了。1996年,国家就废止了包分配的政策,实行自主择业为主,今年许多大学已经开始试水,各级政府也是积极推动,所以,作为新鲜事物,这次招聘会引起各方关注。
作为泉水市的重点企业,孔中庸正在开展煤化工项目的合作,筹备已经进入尾声,特别感觉人才的重要,所以,太行集团积极参加了招聘会。孔中庸带着郭林等中层人员几乎全部参加,热情的介绍自己的企业。太行报几名大学生还写出了有诱惑力的短文和广告,配着着几幅放大的大幅彩照,摆放在摊位最显眼的地方。那时,人们对个体企业的认识已经不是改革开放初的私有小商小贩的概念,况且太行集团的名声在外,开出的月薪资比一般国有企业高出500到1000元,因此,吸引了不少大学生紛至沓来,摊位前摩肩接踵,人头攒动。
招聘会轰轰烈烈地进行了3天,太行已经和30多人签约。郭林很兴奋,签约了10多名建筑系的工程、设计和成本核算等大学生,对孔中庸说:
“还是招聘的办法好,咱们的公司正缺这样的人才呢。过去大都是挖过来,这次招聘,人才集中,便于挑选,还人才多。以后这样的活动还得多参加。”
余慧是最后一天过来的。其实,她第一天就来了,就是所学的数学系属于综合性的基础学科,没有计算机、财务等具体的学科吃香,所以转悠了几个摊位都无果而终。当然,有的是余慧看不上招聘的企业或者单位。在太行集团的摊位前,她几乎是不抱大的希望的把学校提前开出的派遣证递过去,上面有学生的基本情况介绍,还有学校的大印。在接待人员对余慧表示不好意思、谢谢光临的时候,孔中庸刚好在座,眼前一亮:
“怎么长得像二妞?”
但郭林当年在部队,没见过二妞,对孔中庸说:
“这姑娘,好像七仙女。”
孔中庸接过派遣证一看,各科成绩优异,祖籍山东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张河,父母一栏填写着“双亡”。他虽然不知道那就是二妞远嫁的地方,但看到成绩和面相,还是叫住了她:
“等一等,姑娘。除了本专业,还选修过什么吗?孔中庸培训时知道,有很多优秀的大学生为了拓宽业拓宽门路,选修了另外的专业,不禁一问。
经这老到的一问,余慧好像马上感到遇到了“知音”,停下了要离开的脚步,指着派遣证说:
“上面写着呢,选修过会计专业。但说实话,课程选修的不全。还喜欢写点诗歌、散文什么的。”
孔中庸仔细看看派遣证,又问:
“对我们私营企业怎么看?”虽然人们的观念已经大变,但这个问题还是那时必问的。
余慧答:
“无所谓。看你们开出的薪资高,我们老家穷,愿意来。”
口气中透出一股不是特别在乎、珍惜的气味,似乎对到企业工作不是十分热心,一副无所谓的意思。孔中庸也知道,当时国家分配,原则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除非自主择业。
二妞熟悉的面庞再次更清晰地闪现在孔中庸的脑中,便命令:
“和她签约。”
余慧没有像有的大学生那样,欣喜地急急签字,反而一脸沉着的表情,缓缓的,一笔一划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余慧。
孔中庸发现,她的字写得很秀丽、大方,悦人眼目。后来,余慧自己说,描摹过庞中华的钢笔字帖。
毕业报到后,余慧住到了太行集团专为大学生建的集体宿舍,孔中庸对她高看一眼,直接把她分到集团的财务部工作。但短短几个月,有两件事让孔中庸对她刮目相看。
一是为集团合理避税。
我国现行税制相对复杂,而且更新较快,稍一不注意,就会变成偷税。所以,在实践工作中,能否做到合理避税,是对企业财务人员的高要求和新考验。合法避税是指在尊重税法、依法纳税的前提下,纳税人采取适当的手段对纳税义务的规避,减少税务上的支出。合理避税并不是逃税漏税,它是一种正常合法的活动;合理避税也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还需要市场、商务等各个部门的合作,从合同签订、款项收付等各个方面入手。避税是企业在遵守税法、依法纳税的前提下,以对法律和税收的详尽研究为基础,对现有税法规定的不同税率、不同纳税方式的灵活利用,使企业创造的利润有更多的部分合法留归企业。它如同法庭上的辩护律师,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体做法如充分运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如开具发票的合理合规等。避税是合法的,是企业应有的经济权利,与偷税、漏税以及弄虚作假钻税法空子有质的区别。
具体的操作,孔中庸不懂,也不会,当然也不用学,更不用具体操作。但余慧在企业首先提出了这个概念,并驾轻就熟的操作。特别让孔中庸高兴的是,年底财务部汇报,合理避税1000多万元,孔中庸更是高兴,专门在太行酒店请财务部猛吃了一顿,专门上了茅台酒,还特意敬了余慧一杯酒。
相反的,余慧并没有受宠若惊的表情,端着酒杯倒是一饮而尽,淡淡的说了声:“谢谢。”
孔中庸对财务部最重视。首先因为集团往来账目浩大,管理难度很大,一不小心就容易出漏子。合理避税的过程中,孔中庸还一再叮嘱不能违反有关法律和规定。其次,作为迅速发展的私有企业,孔中庸的协调、应酬的“分外之事”比较多,如和梁大光以及各个部门,包括银行贷款等,都需要大力协调。要不,办的慢,或找个理由推脱。孔中庸吃够了这方面的亏,也享受过“协调”的好处,许多部门的负责人和具体办事人员都称赞孔中庸“会办事”。但每年就有几百万的开支,并且逐年增大,为太行集团的办事顺利、增加效益的同时,也为财务开支带来了困难。这些开支很多就没有发票,就必须用其他票据冲抵。孔中庸有时想到过,这不是行贿吗?是犯罪,但为了企业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就不得不这样做,时间一长,就心安理得了。特别是想到“协调”的效果,以及徐总“领导就是生产力”的淳淳教导,更感到安慰,但“协调”的力度就越来越大了。有时自我安慰:
“这也许是私营企业发展的优势吧。”
二是太行酒店的建设。
近年来,太行酒店越来越红火,得地利和企业发展壮大之便,太行集团成为最大的客户。后来,酒店最大、最豪华的包间成了孔中庸的“专利品”。老板听说那天孔中庸没安排,才敢安排别的食客。1995年底,老板老了,五个儿子为继承权闹得不可开交。老板没办法,就1000万公开出售,平均分钱。对一个大酒店,今天来说,1000万是个小数目,在当时还是天文数字,孔中庸又动用关系,“协调”了贷款,购买下来。但计划搬到闹市区重建,当时,大禹已经成了禹王区。
当孔中庸召集工程、财务等科室人员讨论、征求相关意见时,大家都同意孔中庸的搬到闹市区的建议,替部长出席会议的余慧想发言,但张了张口没出声。孔中庸鼓励:
“畅所欲言嘛,余慧,你大胆说说你的意见。”
听到被点名,余慧不得不发言,还是不急不忙的口气:
“我说点不成熟的意见,供大家参考。我不同意搬到闹市区的建议,今后几年,市区的餐饮业竞争会异常激烈。我主张搬到低山丘的老矿区,一来是我们自己的矿区,不用新征地了,到国土局办理变更手续就行,二来依山而建,有特色,边吃边观赏山色,会吸引更多的市区的顾客。市区和我们本来就咫尺之遥。”
孔中庸认为这个想法大胆、创新,思索几个月后,在1996年的初春,决定按这个方法执行。他组织民工,推平了一个小山丘,作为酒店的新址,并把周围的小山丘进行大致的整理,还开发了一条小溪,让涓涓泉水流过酒店,又栽上花花草草,进一步美化就餐环境。当1997年春天开始营业后,几乎每天客满。那时刚实行双礼拜休息日,一到周末,不提前两天预定,就没有餐位。
孔中庸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姑娘,并且几次在太行报上看到她的诗歌、散文作品。在1996年年底的联欢会上,余慧唱起了“洪湖水浪打浪”,郭林说:“就像七仙女唱的”。太行集团一直实行浮动工资制,打破大锅饭,多劳多得,孔中庸给她几次提薪,在财务部仅低于部长,达到了4000多元,要知道,当时月工资2000元绝对是高薪。但余慧见到孔中庸,只是说声“谢谢”,还是一副不亢不卑的沉着样子。尤其是没有说过一句恭维的话。
煤化工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太行酒店日益红火,太行集团发展一日千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俨然成了全市企业发展的“领头雁”,更是区里的“宝贝疙瘩”。梁大光几次在不同场合号召全区企业学习。别人找市县主要领导,还要预约、登基,但孔中庸就是一个电话,随约随见。
但福祸相依,孔中庸很快遇到一件大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