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学会做决定
(德)杰奎琳·库彭2023-10-07 17:005,077

“犹豫不决是最糟糕的决定。”

——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有关决定的心理学知识

我们每天都会做出大约两万个决定。“穿什么衣服?”“早餐吃什么?”“今天出门骑车还是开车?”“我应该先回复电子邮件还是先和关系要好的同事聊天?”在新的一天正式开始之前,我们就已经做出了无数决定—— 其中大部分决定是我们在一瞬间不自觉地自动做出的。若非如此,我们将难以生存。那些说自己无法做决定的人,其实已经做出了决定。因为他们其实在说:“我决定了自己不做决定。”但他们认为这是“决策无能”。

为什么会犹豫不决?

所谓的决策无能所表现出来的犹豫不决,背后隐藏着许多心理过程。我们将在这一章节中详细介绍这些心理过程。犹豫不决的原因包括:

1.过去的决定产生了消极的结果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我们的决定带来了自己不希望看到的结果。这对我们来说十分痛苦,所以我们会恐惧做决定。与其做一个可能产生消极后果的决定,我们宁愿根本不做决定。

2.害怕决定所产生的后果

我们害怕自己的决定会产生消极影响,害怕自己会错过什么,害怕自己让人失望,甚至害怕遭遇失败而失去面子。这种恐惧是如此微妙,以至于我们通常意识不到它。

3.思维误区

我们一直受限于自己的思维误区。之所以会出现思维误区,是因为我们心中的限制型信念,我们没有清晰且精准的思路。我们的决策能力往往受限于哪些思维误区?我们将在下一章仔细探究这一问题。

4.自信心不足

缺乏自信的人既不相信自己能做出好的决策,也不相信自己能应对决策所带来的后果。即使是小小的障碍也会被他们认为是不可逾越的。缺乏自信的人做出决定的过程几乎都充斥着不确定性、反复无常和挫败感。

5.过分重视他人的意见

他人的看法往往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希望自己看起来有吸引力、聪明,自己的所作所为都能得到认可。但某些人会过度夸大他人意见的重要性。对他们来说,别人的意见是自己行动的指南针。一旦我们把别人的意见看得比自己的想法更重要,我们就会像风中的旗帜一样随风飘摇,不能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决策,只会不自觉地做出符合别人期待的决策。

破坏决策能力的七大思维误区

“希望我做了对的决定。”“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如果我的决定是错的,该怎么办?”这些语句都透露着决策无能者的无奈。这背后通常隐藏着七大思维误区。如果我们充分认识这些思维误区,就能将其转化为帮助我们简化决策的信念。

第一个思维误区:我们仿佛面临生死攸关的问题。

在做决定时,我们常常表现得好似正面临生死攸关的问题。比如,有些人在餐馆点菜时犹豫不决,好像两道菜之间的选择会决定他们的人生轨迹一般。有些人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决定自己申请哪份新工作,但当他们最终决定申请时,那份工作早就停止招聘了。还有一些人甚至会逃避做任何重要决定,以避免承担责任的风险。

新的想法:我可以在任何时候重新做决定。

几乎任何决定都不关乎真正生死攸关的问题。无论是决定买哪一辆车,住在什么地方,接受哪一份工作,我们一直都拥有走另一条路的机会。重新做出决定可能并不容易,但我们总是拥有重新决定的自由。

第二个思维误区:我们认为决定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当我们想从所有的选项中选出“正确”选项时,我们总会难以决定。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害怕错过更好的那个选项,害怕事情因我们的决定而受挫甚至失败。“如果这不是正确的决定,该怎么办?”“如果事情没有成功,该怎么办?”“如果我被拒绝了,该怎么办?”这些问题会使我们产生恐惧,害怕让自己或他人失望,因而让我们变得无力做决定。但失望什么时候会出现呢?失望总是出现在当我们的期望与结果不一致的时候。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问自己:“如果我选了另一条路,现在的情况是不是会更好?”但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因为我们的世界太过复杂。

新的想法:每个决定都是正确的,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学习经验。

世界上有好的决定,但没有正确的决定。如果我们因为某一个决定而产生消极情绪,我们就会认为自己之前的决定是错误的。但我们根本无法得知生活会如何变化,也同样无法得知预期的结果是否真的会出现。

因此,我们应该牢记:我们永远无法做出正确或错误的决定,但每个决定都能让我们继续前进,因为每个决定都能让我们积累经验。归根结底,我们要认识到哪些决定是有效的,哪些决定是无效的。这一点,我们只有通过经验才能发现。俗语说得很好:“成功基于好的决定,好的决定基于我们的经验,而经验往往基于坏的决定。”因此,我们所谓的“错误决定”总会成为下一次更好的决定的基础。

第三个思维误区:我们向错误的人征求建议。

人们都喜欢给他人提建议,分享自己的意见。和十个人谈论自己即将做出的决定,很可能会得到十个不同的意见。问题是每一个意见都是别人个人印记、经验、愿望和需求的表达。在德语中,“意见”一词的词根本就包含了“我的”这一物主代词,表示这是“我的看法”。可见,他人的意见属于他人,并不属于我们。

但他人的意见常常会被当作无可争议的真理,倾向于引导我们改变选择的方向—— 虽然这个方向对他人而言是正确方向。对方不会思考他的建议对我们而言是否合适,因为朋友、家人和熟人很少会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帮我们出谋划策。他们相信自己的建议会帮到我们,但他们的“好建议”往往会让我们产生更多混乱且矛盾的想法。

新的想法:我不向不知情的人问路。

你应该非常明智地选择向谁征求意见。如果你问一个需要安全感的朋友,自己该不该创业,那他很可能会建议你不要这么做并和你分享自己的担忧,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如果你问重视事业的家人,自己应该去环游世界还是去念大学,他们可能会建议你去念大学,因为他们希望你“过上成功的生活”,相信“这样的选择对你只有好处”。如果你问奥迪汽车的销售人员哪个品牌的车适合你,想必你已经猜到答案了。

第四个思维误区:在感觉不好的时候做决定。

很多人会倾向于在感觉不好时质疑自己做出的决定,甚至可能改变决定。比如,当一段刚刚建立的关系出现危机时,我们可能会质疑自己所有的人际关系。当我们因为过度工作而感到压力时,坚持健康生活的决定会突然显得十分困难,我们很快会把自己的决心抛诸脑后。当我们的恐惧失控时,我们会宁愿选择放弃。消极情绪占据主导地位,会让我们觉得自己的决定很糟糕。

新的想法:只在感觉良好的时候做决定。

当我们感觉不好的时候,应该推迟做出任何决定,直到我们重新找回积极的心理状态,恢复全部的精神力量。

第五个思维误区:我们的思维不够精确。

当我们要做决定时,我们的思维往往是混乱的。我们不能清晰且精确地思考如何抉择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轻易掉进思维陷阱,做出明智的决定成了无稽之谈。在有关清晰思维的章节中,我们已经了解过这些思维陷阱。比如,我们会按照“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或“灾难化”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或者认为自己能预测未来。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像迷宫,深陷其中的我们会迷失方向。我们会一直陷在死胡同里,来来回回,试图走新路也不过是再次碰壁。不能一览全局,我们就找不到精神迷宫的出路。

新的想法:我能区分事实和想象。

清晰且准确地思考自己的选项,区分想象中的结果和实际事实,这种能力对做出好的决定十分重要。“我正在被恐惧牵着鼻子走吗?”“这一想法是基于事实还是基于想象?”“这样选择还可能产生什么后果?”这些问题能帮我们练习如何准确地思考。为了增强清晰思考的能力,找到不仅能解决当前问题,还有助于解决最终问题的那个选项,我们可以求助于教练或理智的朋友。

第六个思维误区:认为选项十分有限。

许多人常常觉得自己的选择有限,认为自己必须在A和B之间做出选择,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这两个选项。如果有人告诉他们实现目标的种种选择,他们通常会说:“对啊!我都没想到这一点。”如果我们的目光只局限在少数选项上,我们就会自我限制,因为我们的思维会错过无数选项。

新的想法:我总是有至少五个选项。

我们总是比自己以为的有更多的选择。如果你想做出某项决定,你首先要后退一步,看清全局。问问自己:“我想要达成哪些具体的目标?”然后,你至少要想出五种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法。你会对自己此前从未想到过的选项感到惊讶。

三步决定法

我相信,你已经通过前文了解了阻碍自己做出决定的障碍有哪些,以及如何用新的想法取代限制型思维模式了。

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你可以借助下面三个简单的步骤,做出决定—— 无论这一决定关于什么。

1.为自己提供最多选择

首先,列举出所有可能的选项,尽可能多地思考替代方案,收集一切对你的决定有意义的信息。不要限制自己,要最大化地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在这个阶段,即使是最荒唐的想法也被允许存在。把每个想法单独写在一张纸条上,贴在墙上或摆在桌面上。对选项进行评价是下一步的事。

2.建立清晰的思路

依次看一下每个选项,用下列问题逐一评估选项:

◆我的目标是什么?

◆在这个选项中,我能影响什么?我不能影响什么?

◆这个选项可能带来什么消极结果?这些结果会影响谁?

◆这个选项可能带来什么积极结果?我怎样能取得这样的结果?

把每一个选项都思考透彻。接着,检查自己是不是真的清晰且精确地思考了所有的选项,有没有落入思维陷阱。找一位能支持你清晰思考并为你提供动力的好朋友,并在这位朋友的帮助下,思考自己的答案。

3.选择其中一个选项并采取行动

如果你已经评估了所有选项,那就做出你的决定吧。此处的决定就是一道单选题,排除其他所有选项,获得行动的动力。

由于动力通常很快就会消散,所以你一旦做出决定,就应该立即开始执行。想一想,你可以立即执行的第一步是什么,哪怕这只是很小的一步。重要的是,在动力因为动力-行动漏洞消散殆尽(参见《果断的行动》一章)之前,你要立刻付诸行动。你还要意识到,你永远有机会重新做决定,任何决定都不能让你成为它的俘虏。

★★★

帮你做出决定的实用策略

策略1:认识到从来都没有正确的决定

当你无法做出决定时,请一直提醒自己:根本不存在“正确的”决定。你只需要做符合你当下感觉的事。你不知道该怎么做?那就随意尝试一下吧!手边有什么事就做什么事。如果这样做没什么效果,那就做一点超出常规的事情吧。重要的是做,而不是空想。

策略2:为自己的决定设定期限

如果你有一个重大决定要做,请设定做出决定的截止日期,并在日历上标注出这个日期。你要充分利用此前的时间,全面思考自己的种种选项并认真比较。截止日期到来时,你要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

策略3:听从你的直觉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做出决定之前,你的直觉警告你不要这么做;在做出决定之后,你也会产生“我就知道”这一想法?在你做决定时,你的直觉可能是准确无疑的指南针。你的潜意识往往非常清楚你应该选择哪个选项,但我们鲜少听从自己的直觉。我们不相信直觉,我们以大脑为统帅,它告诉我们各种可能的、符合逻辑的理由,告诉我们为什么应该选择这个选项而非那个选项。

为了避开这种影响,你可以采用一个简单的基本规则:“如果某件事让你感觉不好,就不要做。”这样一来,你可以少操很多心。

策略4:非此即彼?那就抛硬币吧!

如果你必须做“二选一”的决定,那你可以采用这一方法。

①手里拿着一枚硬币;

②确定两个选项;

③将硬币的正反面与选项做好对应;

④抛硬币,看结果;

⑤立刻体会自己是否满意这样的结果。如果满意,那就按抛硬币的结果去行动;如果不满意,就选择另一选项。

策略5: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就随便做点什么

许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此无法做出决定。对于这种情况,神经语言程序学提出了一项绝妙的原则:“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就随便做点什么。”

这一原则的要点在于采取行动,而非一味地苦思冥想“什么是‘正确的’”。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就选择一个选项,毫不犹豫地按照这个选项行动。如果感觉不对或者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请参考神经语言程序学的另一项原则:“如果你做的事情没有效果,那就采取其他方法。”

你可以按照这一策略一直尝试,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项。重要的是要采取行动,开始这个过程。

策略6:不要向不知情和不确定的人问路

你周围有很多人可以帮助你做出决定,勇敢地向他们求助并学习他们的智慧。但你要谨慎选择自己求助的对象,不要选择心中满是恐惧的人、不确定的人、没有成功过的人,而要选择那些对你想要做的事有经验的人、对你和生活都很宽容且态度积极的人。

策略7:关于决定的直角坐标系

我们做出的每一项决定都会自动排除至少一项其他选项。因为生活中没有什么是中立的,所以我们会错失另一个选项的优点,也要承担自己的决定所带来的消极结果。关于决定的直角坐标系能帮助我们仔细衡量所有的选项。如果你想更清楚地了解一项决定的优点和缺点,只需要回答这一坐标系中的四个问题。你最好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图2-2 关于决定的直角坐标系

继续阅读:第八章 克服完美主义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谁说我不可以:如何停止自我破坏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