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四章 决心(二合一)
大苹果2025-10-28 12:055,582

  晚间,荀康等人再设宴席,一则款待谢琰,二则为李徽送行。当晚谢道韫在列,众人言谈甚欢,喝的酒意酣畅。

  初更时分,宴席散去。荀康等人送李徽谢琰出门之时,但见街巷之中灯火点点,宛如繁星一般明亮。街道上人来人往,夜游的百姓如织,不亚于白天。

  谢琰叹息道:“来到这里,仿佛来到了另外一处天地一般。即便是京城,此刻也早已死气沉沉,街市上空无一人了。所谓繁华太平,不就是如此景象么?百姓自由来去,黑夜白昼都可游玩。街市熙攘,百姓安定,这不就是天下人期望的景象么?”

  谢道韫叹息道:“曾几何时,京城也是如此。当年我随四叔从会稽去京城时,京城也热闹繁华,夜市璀璨。如今不过二十年,便已是一旁颓废萧条之像。而淮阴不过十余年,便已经从萧条破败到今日荣景。真是令人感叹。”

  荀康呵呵笑道:“此乃人之祸也,非城池之过,非百姓之过。又或者,这便是气运迁移之像。”

  赵墨林点头道:“说得对,气数这个东西,虽然玄妙不可触摸,但会从各个方面反应出来。比如这街市荣衰之兆,比如百姓的民心好恶等等。看似玄妙,却有迹可循。徐州之地,有了主公到此,从此气运聚集,日益繁盛。而京城这些年来,帝位更迭,朝政混乱,王气耗尽。中间虽有谢太傅和谢大将军勉力抬升,却也只是回光之兆。待得谢太傅和谢大将军故去,便已无回天之力了。数年之内,这大晋……恐怕便要彻底消亡了。不过是此消彼长而已,自有人来取代。”

  赵墨林说话向来直白,喝了酒之后更是毫无遮拦。

  李徽呵呵笑道:“不谈这些了。盛衰消亡之事,自有天数。我等不必妄议天意。今日兴尽,明日一早瑗度回京,我亦要押运物资前往邺城。今日之后,不知何日再能相聚。我只希望在座诸位都能保重自己,有所作为。眼前的淮阴之夜不是终点,我们要的是普天之下,皆如此处。天下升平,世人再无战乱流离之苦。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责任重大,道阻且长。但是各位,我们一定能做到。”

  众人纷纷点头,心情颇为澎湃。恰此时,街市之中忽有大量烟火升腾而起,顿时整个淮阴上空流光溢彩,亮如白昼。众人目瞪口呆,第一次见到这样盛景的谢琰更是目不转睛,啧啧惊叹。

  街市上有人大声欢呼,声音清晰传来。

  “恭贺唐王,恭贺唐王。”

  “唐王……唐王……万寿无疆!”

  那是街道中百姓们的欢呼。此次烟火燃放,正是百姓得知李徽被封唐王之爵而自发组织的。

  谢琰叹道:“什么叫百姓爱戴,这便是百姓爱戴。我还从未见过有人这般受百姓爱戴,便是我四叔和兄长当年,也不及也。”

  满城欢呼,烟火在空中升腾绚烂。在这一片绚烂之中,李徽和谢道韫亲自将谢琰送回馆驿之中,拱手作别。

  李徽将谢道韫送回钵池山,本想留宿于此,但谢道韫认为明日一早李徽便要出发,不宜留宿此处,当回家中去。张彤云她们定然在家中等候话别。李徽只得搂着她温存一会后恋恋不舍的离开。

  次日一早,李徽便起床洗漱。先和张彤云前往顾兰芝房中拜别。顾兰芝早已习惯儿子在外征战,只叮嘱李徽保重自己,她会在佛前替李徽祈福诵经云云。李徽连声答应,叩拜离开。

  来到厅中,张彤云顾青宁阿珠以及儿女们都已经在厅中等候。李徽笑着和她们一一话别,叮嘱李淮李泰等人好生读书学技,照顾弟妹,不可顽劣。李淮李泰等人诺诺而应,磕头道别。

  门外,大春大壮等人已经备好车马,慕容奇也在列,亲卫们早已等候多时。李徽遂出门上马,挥别妻妾儿女出发。抵达北城之外,高衡诸葛侃等人已经率兵马和车队在此等候,荀康赵墨林等一干官员也早早在此等候相送。

  众人话别之时,苻宝苻锦二位公主乘马车携李恩李念前来送行。不久后谢道韫之子李弘策马而来,代替母亲谢道韫来给阿爷送别。

  李弘磕头之后,从马背上取下一个包裹道:“阿爷,娘说她昨夜宿醉,便不来相送了。命我前来送阿爷,并代为告罪。这包裹里是娘送给阿爷的东西,娘说,请阿爷多保重。娘说,道路漫漫,阿爷可徐徐图之,为徐州苍生所计,不可急于一时。”

  李徽早知谢道韫不喜离别之事,自己多次出征,谢道韫也甚少有亲自前来相送的。她说过,她不喜欢分离的感觉,所以倒也并不在意。

  打开包裹,里边是一些谢道韫为李徽准备的衣物帽子等日常之物,还有两包云芽新茶,正是不久前她亲手采摘炒制而成。

  李徽拍拍他肩膀道:“我出征在外,你当好好照顾你娘亲,不要惹她生气。叫你娘多歇息,多保重。你的学业和琴棋书画上都要努力。我回来是要考教的。当然,也不要天天读书,学琴棋书画,要练武技,学骑射。君子六艺,都要研习。适才我看你策马而来,马儿骑得很熟练,这就很好。你娘怎么又允许你骑马了呢?”

  李弘忙道:“娘说,阿爷说得对,光读书学书画没用,也要强健体魄,文武兼修。弘儿天天骑马一个时辰,所以现在已经能独自骑马了。”

  李徽笑着点头道:“你娘终于妥协了,很好。我这里有封信,你交给你娘。告诉她信上之事,我出征回来就办。”

  李徽从怀中取出一封信来,交给李弘。这是他昨晚回去之后写的一封信,本想亲自交给谢道韫,但谢道韫既没来相送,那便交给李弘也无妨。

  李弘连声应诺,将信收好。李徽遂入席,和荀康等人饮酒三杯,这才上马。高衡一声令下,前队亲卫将一面大旗展开,赤色旗帜上一个大大的‘唐’字迎风招展。这是高衡等人赶制的唐王大旗。此刻在晨风之中展开,威武无比。

  车马粼粼开动,直奔北城淮北大码头而去。送行众人挥手而别,直到队伍远去这才纷纷回城。

  辰时过半,李弘在护卫的保护之下回到了钵池山茶园之中。母亲谢道韫刚刚起身,正在对镜梳理长发,小翠在旁帮忙整理发髻。

  李弘上前行礼,谢道韫问道:“你阿爷他们出发了么?”

  李弘躬身道:“已然出发。我已经将东西送到,也替娘向阿爷告罪了。阿爷说无妨,要你多歇息,保重身子。”

  谢道韫微微点头,叹了口气呆呆出神。

  李弘取出信来交给谢道韫道:“这是阿爷给娘的信。”

  谢道韫一愣,接过信来,笑道:“有什么话不能当面说?却又写信。”

  谢道韫展开信来浏览,信并不长,只寥寥一页。

  “阿姐,昨日本想和你谈及此事,但天色太晚,故昨夜写下此信给你。此信无他,乃是你我之事。你我夫妻十余年,情义甚笃,这些年来,有你在我身边,令我心安释然。然你我终究有实无名,于我而言,心有亏欠,时常自责。你虽言不计名分,但我却不能安心。今受封唐王之爵,王爵可立侧妃。再非妾室之名,我知道阿姐不计虚名,但于我而言,也算是给阿姐一个名分,令阿姐不至受流言所伤,为世人所臆。况弘儿已是少年,也当为他着想,归于李氏之宗。望阿姐知悉,屈尊正式嫁我为妻,从此我亦心安。此事我告知彤云,彤云无异议。就此拜上,望多保重,切勿辛劳。”

  谢道韫读完了信,托着腮呆呆发愣。

  嫁给李徽的事情拖了这么多年,谢道韫自己都已经不在乎了。李徽这些年也没有提此事,倒不是他不想正式迎娶自己,而是李徽总觉得让自己为妾委屈了自己。如今他受封唐王,王爵可立侧妃之位,那是正儿八经的名分,所以他才会提及此事。他不是忘了,他一直都没忘,只是希望能够补偿自己。

  谢道韫其实并不在意所谓的名分,她觉得这样也挺好。但李徽的一片心意,她也能领会。况且李徽说的对,李弘虽为李徽之子,但终究名不正言不顺。这对李弘将来颇为不利。儿子渐渐长大了,将来是需要有家世宗族需要有名分的。就算不为自己,也要为了弘儿。

  “娘亲,阿爷说了,信上之事,他北伐回来就办。到底什么事啊。”李弘见母亲发呆,于是问道。

  谢道韫嗔道:“小孩子家,不该打听的不要打听。去吃些东西,一会先生来了,去读书。”

  李弘忙躬身应诺,告退而去。

  谢道韫坐在梳妆台前,看着窗外明媚的春光,发了一会呆。转头对小翠道:“过几日你去打听打听,婚嫁都有什么习俗,都需要置办什么东西。”

  小翠一愣道:“打听这些作甚。”

  谢道韫道:“你说作甚?你不觉得你家小姐要正式嫁人了么?”

  小翠先是一愣,旋即喜极而泣。

  ……

  李徽一行于北城淮河大码头乘船从水路而行。鉴于黄河和诸般水路已经解冻,所以从琅琊郡向东的路线还是需要大船渡河。故而李徽决定索性乘水路沿淮河经泗水上溯,抵达黄河岸边。

  十几艘大船载着大量的物资和人马一路溯流而上,数日后行至彭城。在此处,郑子龙率水军兵船前来汇合护航。

  去年出兵之时,郑子龙的水军被困于冰河之中,采用破冰的办法前行,但最终止步于泗水上游的巨野泽,未能进入济水抵达黄河。虽然后续水军兵马进入东郡济阴郡和高平郡清肃当地的残余燕军兵马,帮助维护已经占领的南燕之地,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而且郑子龙本人也前往大军之中参与了邺城之战。但是郑子龙还是有些不甘心,他的水军没能参与去年腊月的严酷战斗,让他感觉心中不痛快。

  现如今,春暖花开,大河解冻,水路畅通。水军已经开始活跃起来。不久前已经利用水军战船为大军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物资和人力的补给,完成了重大的补给任务。

  而且,在李徽的命令之下,由三十艘战船组成的先头水军兵马已经沿着黄河向西而溯,抵达了和洛阳相邻的河南郡。那已经是进入关中的边境了。洛阳以西,便是关中,水军触角至此,已经开始扫清残兵收服当地部族,建立水军营地了。

  李徽这么做,自然是有目的的。其一,在洛阳以东设防,以防姚秦乘乱东进,破坏自己北伐占领关东的谋划。毕竟胡族之间虽有倾轧,但在面对南方汉人之时,不能排除他们会有联合作战的企图。而且,自己进攻关东,定会让姚兴感觉到威胁,不能排除他们乘乱出兵,攻击自己的动机和可能性。

  第二个目的自然是为了将来攻入关中做好准备。

  北伐第一阶段是夺取邺城一带,第二阶段便是夺取中山幽州等燕国故地,将魏军赶回雁门关以北上谷郡以西的地方。许多人认为,至此北伐便算结束。但李徽心中其实还有第三阶段,那便是要么自东向西进入关中,彻底收复关中,收复长安。那才算是真正的北伐成功。

  当然,这第三个阶段要视情况而动,未必会紧接着进行。既要看和魏军作战的结果,也要看未来的物资兵力和局面而定。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收复关中是迟早的事情。越早作准备和谋划,对将来收复关中都是极为有利的。所以,必须要在以河南郡河内郡为边境的关东地区率先进行清肃整顿以及屯守的准备。水军将士顺河西进最好的兵种,所以率先建立水军基地,在河南郡站稳脚跟是极为必要的。

  在郑子龙率领的水军战船的护送下,李徽一行于三月十四从滑台北渡口渡过黄河,抵达邺城。

  周澈李荣苻朗以及一杆将领前来迎接,见到李徽纷纷恭贺李徽被封唐王。此事早已传达到邺城,所以他们多日前便已经知晓。

  进入邺城之中后,李徽惊讶于邺城城池的变化。仅仅离开邺城一个多月的时间,邺城街市面貌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

  在数月之前邺城还是一片破败的战场,此刻不仅城中绿树繁茂,草木青翠,而且街市房舍经过修缮和清理之后已经颇为干净整洁。城中甚至有许多商铺开始营业,城中百姓的生活似乎正趋于正常。

  在邺城衙署落座之后,苻朗汇报了这一个月来安置百姓稳定民心的一些事情。

  苻朗这一个月做了许多事。他对邺城周边郡县和邺城本地百姓进行了详细的人口普查,利用赈济的机会,带领一批官员详细进行了摸底。之后,按照人丁数额实行了土地的再分配。苻朗的要求是,在春耕之前完成关东东南的土断政策,发放粮食种子,让百姓们迅速恢复春耕生产以步入正轨。

  徐州来的大批的官员一批精明能干的能吏,在徐州这么多年来,对这些事务捻熟之极。有了强有力的熟悉政务的官员小吏们,这些事推行起来有条不紊,颇为迅速。各地进展迅速,已经完成了八成。

  这当中固然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固有当地士族之家不肯失去土地,哀嚎吵闹,甚至聚众反抗。苻朗自然毫不留情,予以镇压。李徽在和苻朗交代这些事情的时候,便曾明确的表示过,北伐不光光石收复失地,更要进行一次全面的重新洗牌。打破原有之地的土地格局,建立一个新的土地分配体系。这在徐州或者大晋南方的其他地方似乎不容易,但在收复之地上却是可以进行的。先将土地全部收归公有,之后按照人口进行分配。对那些地方的豪族士族之家,可以给一些照顾,但绝不允许他们霸占超过限额的土地。

  这些地方士族之前或许左右逢源,但在东府军占领之后,他们将失去靠山。要么接受新规,要么被镇压。所谓打烂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便要从关东之地开始。

  除此之外,苻朗还对社会治安进行了一番强力的清肃。混乱的局面之中,有不少浑水摸鱼之人,地方上的流氓地痞会同大族乘机作恶,搞了不少事情。苻朗抓了数百人在邺城公开审讯,公开砍头。百姓拍手称快,社会治安也好转了不少。

  苻朗做的很好,他是个合格的执行李徽的帮手。李徽有开府仪的资格,他心目中的唐国内史之职非苻朗莫属。苻朗这样的人,让他当一方刺史什么的绰绰有余,但他更适合的是在自己身边为自己出谋划策,总领事务,李徽还暂且不想放他去享福。

  当然,要想恢复整个邺城周边郡县和关东的社会稳定和民生生计还需时日。但徐州众人对此驾轻就熟,制度也完善,假以时日,定能建功。

  李荣周澈也禀报了军情状况。李徽也得知了在自己离开邺城回淮阴不久,拓跋珪居然还抽了个空跑去幽州击败了慕容盛,并且攻灭了龙城。之前从慕容奇的口中得知慕容盛在龙城招兵买马,得数万之军。李徽还以为他会有所作为,或许会成为牵制魏军的一方势力,没想到如此的不堪,这么轻易便被攻灭了。

  这也说明,拓跋珪并没有因为邺城和信都之战而颓废,魏军还能轻松奔袭幽州解决后患,显然不可小觑。

  不过李荣的情报是,中山聚集了兵马十余万,但魏军只在中山以东的高阳和曲阳派驻重兵,作防守之姿,并无进攻的态势。这一个多月以来,信都的朱龄石甚至闲极无聊派出兵马前往曲阳进行挑衅,也没见对方有出兵意图。

  周澈和李荣的研判是,对方应该在作进攻的准备,而并非无进攻之意。

  李徽同意他们的研判。拓跋珪是何等人?那可是北魏武德充沛的开国之君,他怎会咽下这口气。他定是知道邺城之战和信都之战的情形,再积极的准备应对己方火器或者是和姚秦联手进攻的打算。

  “不能容他们做好万全的准备,我大军当主动进攻中山,不可耽搁。十日内,整顿兵马粮草,进驻信都。之后兵发中山。”李徽当即做出了决断,下达了命令。

  对拓跋珪,不能给他任何的机会。否则,便是给己方找不自在。必须下定决心,绝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全力进攻。

  周澈李荣等人齐声应诺,纷纷摩拳擦掌。

继续阅读:第一五一五章 伐夏(二合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代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